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贺耀祖:戴笠名义上的顶头上司,为何死后能入葬八宝山?

2025-07-08 22:41 来源:网络 点击:

贺耀祖:戴笠名义上的顶头上司,为何死后能入葬八宝山?

贺耀祖:肩国军上将,入革命公墓

现在能知道贺耀祖名字的人肯定是很少的,但是,他却是戴笠名义上的顶头上司,军统局长,国民党军上将,就是这样一位人物,最后却能入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想来都很感觉传奇。

提起军统,首先想到的是戴笠,他的部属一般都叫他“戴老板”,极少以“局长”称呼,这是因为,戴笠到飞机失事为止,都只是军统的副局长,从来也没当过正局长。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这就要从军统的发展过程和戴笠本人的发家轨迹说起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加强特务统治,在刘健群的提议下,成立了“中华民族复兴社”,简称复兴社,其主要人员有贺衷寒、康泽、桂永清、曾扩情和戴笠等人,这些骨干俗称“十三太保”。

复兴社

又因为要效仿意大利墨索里尼的“黑衫党”,规定人员均穿蓝衣黄裤,故又称“蓝衣社”,尽管没有人真的去穿,但其实质却是一个带有情报性质的军事性质团体。

不久,他们又在复兴社内部设立了核心组织力行社,在力行社下,有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戴笠为处长。

戴笠之所以能成为处长,依靠的并不是他的能力和资历,相反,他在这一群人中的资历是最低的,而那些人都是高官,有着自己分管的那一摊事,没功夫专门从事这项工作,所以,就让戴笠来全力办理。

1937年,抗战全面开始后,力行社特务处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合并,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面设立了两个处,一是负责党务,另一个是负责情报。

到了1938年8月,负责党务的第一处改编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家兄弟掌管,即所谓的“中统”;而第二处则保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原称,即人们通称的“军统”,仍由戴笠全面主持工作。

相比于贺衷寒、桂永清或曾扩情这些黄埔一期的学员,戴笠只是黄埔六期的肄业生,如“阳澄湖的洗澡螃蟹”一般,就是下湖过了下水而已,同这些老大哥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陈果夫 陈立夫

一边是位高权重的陈氏兄弟,一边是黄埔六期的小弟,这实在有些不太相匹配,于是,必须要由一位能服众之人来挂帅,为解决这一难题,蒋介石决定,由第一侍从室第一处的主任来兼任军统局长,因为,能担任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之人,必定是在声望上能服众之人。

有关贺耀祖的文章都说他是第一任军统局长,这是不对的,第一任局长是张治中,贺耀祖是1940年4月接替张治中任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从而成为军统局的新局长。

贺耀祖,字贵严,1889年出生在湖南宁乡的一个耕读世家,父亲为私塾先生,所以,他自幼便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1901年,12岁的贺耀祖进入玉潭书院读书,16岁时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第一期。

因成绩优异,20岁便被送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继而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深造;1911年毕业后,又被选送留日,进入日本振武学校,经华兴会元老刘揆一介绍加入同盟会,算是正式踏入了革命征程。

武昌起义爆发,贺耀组受同盟会派遣前往参战,在汉阳战时总司令部担任联络员;南北议和成功后,在黄兴的资助下返回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同年转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与何应钦和朱绍良这些民国大佬是同学。

士官学校毕业后的贺耀祖,回国后加入湘军,在赵恒惕的军队中任中校副团长,后因战功一路升迁,到了1926年已升任第一师师长。

北伐誓师大会

贺耀组在此时做了一件对共和国大有益处之事,1925年底,刘少奇在长沙被捕,我党遂全力营救,因贺耀组的父亲贺穆生与共产党人谢觉哉、何叔衡都是同科秀才,所以,谢觉哉通过贺穆生,让贺耀组出面说服了湖南省长赵恒惕,使得刘少奇最终获救。

贺耀祖与共产党人谢觉哉的关系极好,在谢觉哉的建议下,贺耀祖担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师长,率部北伐,在攻克北洋军阀孙传芳主力扼守的九江后,担任九江防务。

民国时期的九江

北伐军攻克南京后,贺耀祖担任了首都卫戍司令,很得蒋介石的信任;因指挥有方,屡战屡胜,所以,在第一次北伐后因战功被提升为第40军军长。

在第二次北伐时,因为在济南时与日军硬杠,被日本人诬为“支 那暴将”,蒋介石为了避免与日军发生冲突,不得已将贺耀祖免职。

不久,贺耀祖复起,担任国民政府参军长,徐州行营主任等职,1935年出任土耳其公使,两年后回国,担任甘肃省政府主席。

在贺耀祖担任甘肃省主席时,正值抗战全面爆发,我党由谢觉哉在兰州组建了八路军办事处,得到了贺耀祖的全力支持,因为,贺耀祖比较了解共产党的思想,一直以来都主张与中共和平相处。

谢觉哉夫妇

在此期间,贺耀祖营救和帮助了很多我西路军失散和被俘人员,还对我党在他辖区的各方面工作都给予了支持,于是,引起一些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满,不久便被解职,由他的老同学朱绍良接任。

1938年,贺耀祖加上将衔,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940年4月接替张治中任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军统局的新局长。

他在这一任上一直干了4年的时间,因放行了被扣押的苏联支援延安的飞机而被降职,去重庆担任市长。

在贺耀祖担任重庆市长期间,正值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他全力做好安保工作,并提供一切便利,因此也被周恩来称为“我党挚友”,更因为其夫人公开从事民主进步活动而受到猜疑,遂于1945年底辞职,在其旧部汤恩伯的关照下,挂着陆军上将的空衔和中央监察委员的闲职闲居上海。

他的夫人叫倪斐君,1912年出生于浙江镇海,以前是南京康济医院的护士长,自从在甘肃时结识了谢觉哉和妻子王定国后,便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不仅任过甘肃省抗敌后援会主席,还创办了《妇女》月刊宣传抗日。

在贺耀祖任重庆市长期间,她担任重庆市难民服务团团长,协助宋庆龄从事社会救济福利事业,并与陶行知创办了国际难童学校,是一位妥妥的倾向共产党的进步人士,以至于蒋介石都劝贺耀祖要对夫人进行约束。

民国时期的重庆

贺耀组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十分不满,在谢觉哉和夫人的影响下,他积极投入到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中。

在策反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不果的情况下,为避免蒋介石下黑手,他于1949年初秘密潜往长沙,与程潜和陈明仁等人一起,密谋和平起义的准备工作。

武汉解放后,白崇禧败退长沙,程潜被迫随其巡视邵阳,为避免意外,贺耀祖前往香港,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即现在的“民革”,并在长沙宣布起义后,他立即与黄绍竑、龙云等人一起,发表了反蒋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

随即,贺耀祖离开香港到达北平,毛主席亲自设宴欢迎,席间,毛主席幽默地说道:“贵严先生和我们是老朋友了,他在重庆请我吃过饭,今天算是我们回报吧!”

周恩来也十分关心贺耀祖的生活,他亲自打电话,通知即将赴兰州担任解放军陆军第一医院院长的倪斐君,立即从沈阳返回北京与贺耀祖团聚。

接下来的贺耀祖表现积极,他参加了历次的政协会议,多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还被选为第二、三、四届民革中央常委,在很多领域为国家建设进言,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也多次受到了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赞扬。

1961年,贺耀祖因病逝世,享年72岁,病重期间,毛主席和、周恩来对他十分关心,指派最好的医生进行救治,死后更是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肯定了他为国家和民族所做的贡献,他的骨灰也入葬八宝山革命公墓。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贺耀祖正是一位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从战争的风风雨雨中走出来的一位英雄,他有着爱国热情,审时度势,一路拼搏,从追随蒋介石到同情共产党,最后彻底同蒋介石分道扬镳,站到了人民的一边。

贺耀祖尽管现在知道的人不多,这是因为他一直与蒋介石有矛盾,被剥夺了兵权,自北伐后一直就没有带兵征战,所以,在战场上几乎很难看见他的身影,然而,他对共产党的帮助,对新中国建立所做出的贡献,人民是会永远记住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