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中国考古界第一凶墓秦始皇陵 兵马俑出土3分钟变黑 夺命水银100吨

2025-08-06 00:08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国考古界第一凶墓秦始皇陵 兵马俑出土3分钟变黑 夺命水银100吨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史书上说,秦始皇用70万人,历时38年,耗费国家赋税三分之一建筑了自己的陵墓,这个陵墓被《史记》描述为“2000年前人类建筑力的极限”。

秦始皇外观图

人们对秦始皇陵的好奇和想象从未停止,我们现在挖掘的兵马俑不过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为什么不继续挖掘呢?

原本秦始皇陵是让挖掘的,否则的话也不会有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兵马俑.

兵马俑一号坑

但是在1994年的时候兵马俑发生了什么怪事?此后国家规定不得挖掘秦始皇陵,那么1994年发生了什么?

一开始兵马俑是被一个农民挖井的时候发现的,发现以后这个农民立刻上报国家,国家便派出人进行保护性挖掘。

在1974年的时候国家挖掘了秦始皇兵马俑的一号坑,在那里出土了上千件黑色的兵马俑。那个时候有一种说法说是秦朝人都推崇黑色,所以兵马俑的颜色也都是用的黑色。

考古学家在一号坑现场

但是这种说法在20年以后就得到了否定,在1994年的时候,已经准备了很久的考古专家认为考古技术已经十分的娴熟,所以要求国家再次让他们对秦始皇陵的二号坑进行挖掘。

而国家当下也表示同意了,毕竟大家对秦始皇陵中的东西都十分的好奇,国家也就允许考古学家进行挖掘,但是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考古学家在二号坑小心翼翼清理

这次挖掘出来的兵马俑与一号坑中的兵马俑不一样,在二号坑中,有十分之一的兵马俑是彩色的,而且这彩色的技术十分高超,人物更是栩栩如生,这也体现了古代人的伟大技术。

但是这些兵马俑出土以后,不到三分钟内就已经全部都褪色成为黑色,考古专家看着这些兵马俑在眼前褪色却没有半点办法内心十分的焦急。

二号坑出土的彩色兵马俑

同时也意识到现在的考古技术根本就不足以挖掘陵墓,连兵马俑褪色都没有一点办法,如果挖掘中挖掘出其他珍贵的文物又该如何进行保护呢?

大家再联想到1956年,郭沫若不顾众多反对声音强硬挖掘了万历皇帝的定陵墓。

郭沫若

当考古人员从入口进入墓室,被室内的金碧辉煌完全震惊了,无数的字画以及丝绸服饰、瓷器珠宝几乎遍地都是,一时之间让很多人都沉醉其中。

郭沫若在定陵挖掘现场

被破坏的文物

但是这些文物已经在地下沉寂了数百年的时间,贸然打开帝陵,大量的新鲜空气进入,使得一些文物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受到了氧化,一时之间变成了黑色。

当时万历身穿的龙袍也在遇见新鲜空气的一瞬间,就开始了氧化,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破破烂烂的“乞丐装”,至今更是难以复原。

所以对定陵墓挖掘造成文物的大量破坏,对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让很多人难以释怀。他们不想挖掘的秦始皇陵墓重现定陵墓的悲剧,果断地放弃了。

所以说现在去挖掘兵马俑实属是破坏兵马俑,倒不如将这兵马俑好好的保存下来,等到后世人有了足够的能力和技术去挖掘兵马俑的时候,再让他们进行挖掘。

但这些又给秦始皇陵墓蒙上了一层面纱,人们对于它的好奇心越加浓烈。

不少传闻就开始流传在民间,引起了民众们的讨论,甚至还有人拿这些传闻为素材,创作一些恐怖小说。

那么,关于秦始皇陵的传说都有哪些呢?

水银湖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水银地宫

单看文字描述,皇陵地宫内可能有一片“水银湖”,而据勘探的考古人员所说,秦始皇陵地宫内的水银(汞元素)量十分巨大,据估计应该有100吨左右。

众所周知,汞有毒的。如果进入到身体内部的话,会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即侥幸使的从秦始皇陵墓里面走了出来,也活不过两年。

但是根据《史记》记载,当时秦国的水银产量,一年最多也就三百斤左右。那么秦始皇的陵墓的有上万吨的水银,又是怎么来的。

水银

《史记·货殖列传》里记载过一个巴郡的寡妇,单名一个清字,她是史料中有记载的、跟秦始皇有交集的一个女人,秦始皇还给她建了一座怀清台,可见二人关系亲厚。

巴清寡妇像

巴寡妇清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水银制造商,而她所处的巴山之地,朱砂矿也十分丰富,而朱砂中含有水银,如果由她协助提供矿物的话,就可以通过大量朱砂矿冶炼出水银,这样一来,秦始皇想要获取大量水银,似乎也并没有那么难。

况且,曾有传言说,专家们检测到地宫内有一金属物体在移动,这很有可能就是漂浮在水银上的铜棺材。

结合以上信息看来,水银湖的存在,未必是空穴来风。秦始皇陵地宫里确实有大量水银,只不过地宫内到底是副什么模样?这就没人知道了。

长明灯

《史记》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大致内容是讲秦始皇率兵出海,同徐福一起寻找长生仙药,在途中遇到了一条大鲛鱼,随即将其击毙捕捞。

后来,秦始皇命人提取鲛鱼身体里的“鱼膏”,再加以炼成灯油,制作了一盏长燃不灭的油灯,而这盏油灯,据说也被置于地宫之内。

长明灯

这件事本来被当做司马迁的杜撰,可在2002年,湖南湘西的里耶镇意外发现了一口古井,在这井中捞起36000多枚竹简。

经鉴定,这些竹简的制作年代均为秦朝,上面记载了秦始皇出海绞杀鲸鱼的事,而在《三秦记》中能找到相关记载,说秦始皇陵中的长明灯,燃料是鲸鱼膏,看来那所谓的“人鱼膏”,很可能就是鲸鱼的鱼油。

鲸鱼

根据古时蜡烛的制作标准,1吨鲸鱼油可以燃烧14年,我们也不清楚秦始皇一生里究竟收集了多少鲸鱼油?也不知道那地宫里的长明灯是否还“长明”着——实际上,油灯在地宫那样的封闭空间里,氧气耗尽就注定会熄灭的。

如果鲸鱼油和氧气都充足的话,这长明灯或许还真能“长明”,只不过放置在地宫内的话,怕是早已经熄灭了吧。

阴兵祭坛

考古勘查人员曾经在封土地区发现过重力异常,表明此处可能有建筑物存在,经过挖掘和勘查,果然在该地区深处发现了一座地底建筑。

封土地下的建筑物?这着实让人吃惊不已,实际上,让人吃惊的点,不仅是地下存在建筑物,还在于这座建筑物的外形。

祭坛模拟图

这个建筑物高出地面30多米,足足有9层,上窄下宽的形状看上去很像一座祭坛。

民间有人说,秦始皇坚信自己死后会复活,于是下令建造了这个祭坛,等自己过身后,阴兵马俑们就会带着自己登上祭坛,俯视自己的地底王国……

阴兵

不过,这些言论终归是民间谣言,我们始终都要相信科学,但归根究底,这祭坛的实际用处,专家们也没给出一个确切的结果,关于这座诡异祭坛的具体用途,还是要等待专家们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