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志愿军以血肉之躯护山河——长津湖之后,中国再无“平安夜”!

2025-09-15 08:49 来源:网络 点击:

志愿军以血肉之躯护山河——长津湖之后,中国再无“平安夜”!

为什么中国人不过“平安夜”?为什么我们更愿意铭记长津湖?这是一个令人发问却注定无法回避的答案——因为在中国的土地上,“平安”从来不是苹果或圣诞老人的恩赐,而是用血与铁、牺牲与决绝换来的不屈!

那片被冰雪覆盖的朝鲜战场,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冷战场;是无数志愿军的生命,替我们挡下的风雪与战火。你可以安享圣诞的烛光晚宴,但你绝不能忘记,那些年轻的生命曾经为了“下一代不打仗”而定格在零下40度的冰雕阵地上。

回到1950年的那个冬天,长津湖寒风刺骨,滴水成冰。面对装备精良、势如破竹的美军,志愿军却仅仅穿着单薄的棉衣,靠着冰雪掩护,用双手挖战壕,用生命筑防线。他们知道,胜败不仅决定朝鲜的命运,更关乎新中国的未来。

当一支支美军部队在志愿军的坚守下被迫转入防御时,我们不得不去回想,那些连队全员冻死在阵地上的画面——他们手握武器,保持着战斗队形,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些用冰雪雕刻出的“冰雕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符号,也是中国在世界面前的最强硬声明:我们从此不再软弱可欺!

然而,今天的社会上,依然有人对“平安夜”趋之若鹜。有人把它当作时尚的仪式,有人甚至嘲讽铭记长津湖是“过于沉重”。但如果没有那场战役,没有19202名志愿军将士的牺牲,你是否还能有资格轻描淡写地“喜欢就过,不喜欢就算”?

正如有网友所言:“他们用生命给我们带来家国平安,我们却拿异域的文化装点平安夜,这不是荒谬,而是遗忘!”也有观点认为,年轻一代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选择的前提,必须是对历史的尊重。如果连这份血与火的记忆都轻易丢弃,那么还有什么是民族复兴的基石?

这不是对文化自信的简单呼唤,而是对历史尊严的坚守。长津湖的胜利,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更粉碎了西方对中国的蔑视。毛主席曾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志愿军用这一战,为新中国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

泱泱华夏在长津湖之后,再无“平安夜”。这是一个选择,更是一种态度。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告诉自己:当下的幸福并非从天而降,盛世繁华的背后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我们纪念长津湖,是为了让未来的每一个冬夜,都能更加温暖和安宁。

当你在12月24日的晚上抬头看雪时,请不要忘记,这片天空曾经见证过最惨烈的牺牲;而正是这些牺牲,才成就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