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70岁朱新礼:08年可口可乐要收购汇源,一个错误做法让他成老赖

2025-09-21 06:00 来源:网络 点击:

70岁朱新礼:08年可口可乐要收购汇源,一个错误做法让他成老赖

当年苏泊尔的创始人苏增福在苏泊尔的辉煌时期卖给了法国的一个品牌商,大家对苏增福一片骂声,甚至认为苏增福不顾“国民品牌”的声誉,只看重商人的利益,把曝火的国民品牌就这样卖掉了。

可如今再看,苏泊尔依旧是电器行业的领头羊,有着不可忽略的市场地位。

我们再看当年跟苏泊尔有着同样国民地位的汇源果汁。

“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

当年霸占央视黄金段位的“国民果汁”,几乎是家家户户饭桌上的常客。

可如今你再看汇源果汁的市场,早已到了惨淡潦倒的地步。

而他的创始人朱新礼也从坐拥百亿资产,到现在负债高达100多亿,成为市场上的老赖。

要知道,当年可口可乐也要收购汇源的,如果当时朱新礼卖掉,他个人可以直接套现70亿完美离场,为何落到如今凄惨的地步?

资本的可怕

在可口可乐之前,还有一个资本曾控股汇源果汁,他就是德隆资产。

当年朱新礼一举打造出了火爆的汇源果汁,可毕竟朱新礼个人能力有限,更没有强大的资金来扩大汇源的规模。

朱新礼急需投资人入股,能有强大的资金流注入汇源果汁。

而汇源果汁的爆火,也让很多资本都盯上了汇源果汁这个大蛋糕,德隆就是其中一个。

双方各取所需,生意一拍即合。

2001年,德隆出资5亿元,占有汇源51%的股份,成为汇源大股东。

德隆也没让汇源失望,凭借它在银行、品牌方的优势,汇源果汁销售连年增长,最高达到22亿。

可惜花无百日红。

由于德隆集团内部紊乱,管理换乱,资金短缺的问题暴露越来越严重,这让当初德隆承诺的将汇源打造成全球知名果汁的承诺遥遥无期。

更糟糕的是,德隆资金短缺,还从汇源账上挪走了4亿,甚至没有打算归还,这让朱新礼心中的担忧不断加大。

为了早日解决这个隐患,实心眼的朱新礼找到了德隆,通过协商,朱新礼出资5亿,买下了德隆手中51%的股份。

如此大的手笔,德隆虽不愿意放下汇源这个大蛋糕,但也无奈,只能还了朱新礼自由身,从此汇源再次回到朱新礼手中。

可通过这次的资本尝试,让朱新礼尝到了甜头,虽然德隆不靠谱,但只要找个靠谱的资本,汇源依旧能够发展的更好。

错误决定

在德隆撤出后,汇源的发展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势头更盛。

2007年,在朱新礼的推动下,汇源在港交所上市,朱新礼的身价一路飙升到了60亿。

之后汇源果汁可以说是好事连连。

2008年国家奥运会,汇源果汁还成为奥运会的饮料赞助商。

这让汇源果汁的国民度再次得到提高。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新礼认识了同样是赞助商的可口可乐公司老总穆泰康。

虽然可口可乐在中国得到了认可,可要想跟当地的国民品牌渠道相比的话,还要差一些。

一个外来品牌想要获得内地的市场,最好的捷径就是收购当地的国民品牌,借助其渠道,达到“鸠占鹊巢”的效果。

穆泰康给朱新礼画了一个很大的饼,只要同意可口可乐的收购,直接给朱新礼70亿,但朱新礼要按照可口可乐的管理跟方法来管理公司。

朱新礼被穆泰康给说心动了,什么承诺都是两人口头协议。

可即使如此,朱新礼却按照可口可乐那边的要求开始行动了。

朱新礼为公司收购开始扫清障碍,他剪裁了公司大批销售员工,关闭汇源的销售渠道。

朱新礼这些行为无异于自寻死路。

可等朱新礼完成一切收购的准备事宜后,可口可乐那边没动静了,收购事宜没通过。

此时朱新礼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即开始招兵买马,可惜时间不等人,失去的市场已经收不回了。

2021年,汇源果汁退市。

2022年,朱新礼因为个人负债高达几十亿,被列为失信人。

一个山东大汉,在年轻时靠着敏锐的嗅觉,创建了举国闻名,让当地人骄傲的国民果汁。

谁能想到在70岁的年纪,本该颐养天年,却成为了负债过亿的老赖。

这样有知名的国民品牌就这样消失了吗?

重获新生

虽说朱新礼的决策失误,让汇源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可还是很多人希望朱新礼好好的,汇源好好的,毕竟当初是朱新礼创建汇源,带领着当地的百姓找到致富之路的。

而且朱新礼个人并没有那么市侩。

在2021年,汇源退市后,企业本就摇摇欲坠。

可面对社会灾难,汇源依旧捐赠出价值100万元的饮用水、果汁等为灾区提供帮助。

正是有这样的大胸怀,所以在汇源为难的时刻,也有很多的网友纷纷购买汇源,希望它不会倒下。

好在,汇源真的迎来了新生的机会。

2022年,汇源重整方案获得通过,并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上海文盛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计划投入16亿资金,成为汇源的控股股东。

汇源得到拯救,朱新礼也迎来新生。

结语

资本用的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很好的助力作用,但如果没能力把控资本,还是不碰资本为妙。

朱新礼及汇源的遭遇,其实不仅仅是朱新礼决策的问题,其实更反应了一个传统企业创始人的思维问题。

除了汇源外,在很多老牌的企业身上,我们都能看到很多企业负责人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产品缺乏创新,营销上也跟不上,才会使产品渐渐没落。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