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拜水都江堰 | 走进“玉垒仙都”二王庙……

2025-09-26 16:27 来源:网络 点击:

拜水都江堰 | 走进“玉垒仙都”二王庙……

“玉垒仙都”二王庙依山而建,面朝千年古堰,背靠玉垒青山,上依“白沙邮”,下临“玉垒关”。远观庙貌,重重殿宇,隐逸于苍翠古木之中,是都江堰重要的文物古迹之一。

二王庙占地1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50平方米,建筑密度高达60%,由“神、膳、舍、园”四大部分组成。修建不强调中轴线,而是在纵横方向上就山势叠落布局,高差达50余米。从上往下看,楼台叠落有序,主次分明。从下往上走,梯回廊转,移步换景,曲折幽深。

二王庙原为纪念古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公元494~498年南齐建武时,益州刺史刘季连将“望帝祠”迁至郫县,将原庙改祀李冰,改名“崇德庙”。《岷阳古帝墓祠后志》记载“蜀人祀李冰,考其遗迹,则灌口之李冰庙即杜宇之故址。齐建武中,自灌徙郫”。

五代以后,李冰父子相继封王。北宋时,宋太祖诏修崇德庙,扩大庙基,增塑二郎像,故又名“二郎庙”。清雍正五年,四川巡抚宪德在《禀捐春秋祭典碑》中始称“二王庙”,沿用至今。

牌楼上隶书“二王庙”匾额为1935年冯玉祥手书。临江处有照壁,小平同志手书“造福万代”四字,还有清代钱茂《堰功祠记碑》刻石等文物。

庙脚下设东、西山门。进东山门有一照壁,上绘清光绪时期都江堰流域图。

进西山门有疏江亭。乾隆《灌县志》记载“疏江亭,又名都江亭,在治西二里。相传大禹导江于此。”

照壁前的“灵官楼”,为歇山式屋顶,飞檐长达2米,横眉、雀替、花罩、撑拱等雕刻精美。挂有清时题写的“王庙”匾额。楼分三层,占地仅49平方米。底楼中为通道,左右为单层青龙、白虎殿。楼后横楣绘有“二郎率梅山七圣助李冰擒水兽图”。

灵官楼之上为“三官殿”,山墙嵌刻有“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治水三字经、八字箴言等古代治水铭文。

监制/赵龙魁 主管/张伟

编审/云朝清 责编/王绯

编辑/高渐离 文图/马瑛 潘立

©都江堰市新闻中心•Dujiangyan News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