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决定直系和皖系政治命运的关键之战:直皖战争

2025-07-21 22:25 来源:网络 点击:

决定直系和皖系政治命运的关键之战:直皖战争

1916年袁世凯病逝后,各帝国主义列强移爱于由日本支持的皖系段祺瑞和由美帝国主义培植的直系冯国璋。为了掌握大权,段祺瑞扶持毫无实力也非嫡系的副总统黎元洪登上了代理总统的宝座,自己则以内阁总理的身份掌握实权,实行军政独裁。

从1916年8月至1920年7月,段祺瑞及其皖系军阀掌握北京中央政权达四年之久。对此,直、奉两系不甘寂寞,结成反段联盟。发生于1920年的直皖战争便是北洋集团内部直皖两大派系正式走向决裂的重要标志。

夺取实权的段祺瑞

从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借辛亥革命党人之声势,逼迫清宣统帝退位,3月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时十余年。“北洋之虎”段祺瑞,成为北洋军阀史上名噪一时且颇具争议的人物。

到了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北京政权便落到了直皖两系军阀,但主要为皖系军阀手中。直系首脑冯国璋占据了先是副总统而后是大总统的职位,而皖系首领段祺瑞则取得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的要职。他们共同控制着形式上统一的中央政府。

然而,在段祺瑞掌权下的北洋政府一味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先是“对外宣而不战,对内战而不宣”,而后又与日本签订反苏反共的军事协定,大肆出卖国家主权,还残酷镇压学生爱国运动,导致国内产生了剧烈的反对运动。

于是,反皖军阀利用民众爱国热忱和仇皖心理,共同拉上“为民请命”和“清君侧”的大旗,以“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救世主自居,组成倒皖“八省联盟”。直系吴佩孚又与湘、粤、桂军阀和南方广东军政府达成秘密协议,组成南北联盟。

此外,直、皖双方从一开始就展开了激烈的权力和地盘的争斗。皖系虽把持着北京中央政府,但其所占地盘,远不如直系重要,特别是直系长江三督的存在,可以使其控制中原,尤为皖系忌恨难容。

所以,早在1917年7月,段祺瑞就企图乘冯国璋北上就任代总统之机,夺其苏督位然后交给亲信段芝贵,以打破直系长江三督的联合体,但因冯国璋北上前调他的旧部李纯继任苏督,又升任绥远都统陈光远为江西督军,段祺瑞的如意算盘终于落空。

1918年10月,皖系及安福系操纵的副总统选举遭到失败之后,安福系代表皖系集团站到政治舞台的前沿,与直系集团展开了激烈的争斗,进一步激化了直皖矛盾。1919 年12月,冯国璋去世,吴佩孚通过曹锟获得了直系的实际权力。

段祺瑞认为这正是压服直系的大好时机,继而提出由吴光新督豫,以取代赵倜,从而达到“打破直曹与长江三督之联络”的目的。但直系诸将纷起反对,为了对付皖系,吴佩孚便拉拢奉系、西南军阀及赵倜等,组成反皖14省同盟。

吴佩孚于1920年2月29日发出的“反对更换豫督,诉诸武力电”。同时,直 、皖两系在鲁案及靳阁等问题上也大起争执,段祺瑞大有不倒靳阁决不罢休之势,而吴佩孚等直系将领则以前线撤防为要挟。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两者之间推波助澜,更使直、皖间的矛盾和争斗处于白热化状态,终于,在一系列的操作下,直皖战争爆发。

直皖战争爆发

其实,直系在开战之前,也借助舆论贬斥安福系,为自己造势,从而在未来的战争中赢得了主动。直系军阀在发表的《直系全体将士驱除安福系宣传书》中严厉痛斥安福系祸国的罪行:“根据全国之民意,安福为舆论所不容,罪状昭著,故为国人之先导,突起击之。”

这里的安福系其实是同皖系政治军事集团相结合的政治力量,是应皖系执掌中央政权的需要而登上政治舞台的。1918年10月,皖系及安福系操纵的副总统选举遭到失败之后,安福系代表皖系集团站到政治舞台的前沿,与直系集团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因此,舆论纷纷声讨和谴责皖系,在皖系在开战以前,已为舆论所灭。到了战争的时候,皖系前线将士对于前途悲观失望,士气低落,军心惶惶,不愿再战,许多将领不是前线倒戈就是很快投降。

7月14 日,直、皖开战的第一天,皖系迎来了另一个挑战。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本有助段祺瑞的倾向,但因迫于美、英等国的压力和中国各界的普遍反对,不得不表示中立,公开否认帮助段祺瑞,这对皖军心理上的打击无疑是极大的。

 战争爆发后,皖军兵分两路,西路以保定为中心,从京汉铁路沿线由段芝贵率领,东路以天津为中心,从京奉铁路沿线由徐树铮指挥,向直军防线发起进攻。此外尚有山东战场、江新战场、湖北战场等。

然而,西路皖军是由吴佩孚率领的直系主力部队的抵抗,攻势受挫。但是,由于段祺瑞的皖军把战略重点放在东路,所以对整个战局的影响不大。东路皖军在徐树铮的指挥下,分三路由张庄、蔡村和皇后店猛烈进攻驻守在杨村的直军,当日就突破直军防线。

直军被迫退至北仓与李家嘴之间,直接威胁天津直军总司令部。由于天津为保定粮站后路,若取天津,则保定不战自乱。因此,天津战势直接影响着皖直双方胜败的发展方向。然而到了7月16日夜,冀北一带大雨倾盆,皖军榴弹炮、开花炮等重要武器失去作用,吴佩孚趁机指挥直军大举反攻。

此外,在直皖的重大转折关头之际,奉军也开始介入战争之中。张作霖抓获“受安福系指使,领十三万元之巨款,而特来祸奉的姚步瀛(大理院姚震的侄子,姚震乃安福系之重要成员)。张作霖以此为由,出兵关内,与直系共抗皖系之定国军。

7月17日后,直奉联合,战争形势大变,皖系军队两面受敌。总指挥段芝贵只身逃回北京,西路皖军几乎全军覆没。同期,东路皖军也全面落败,二、三日后就全部缴械投降。7月19日,段祺瑞通电辞职,直皖战争结束。

尾声:直奉战争的种子

1920年7月14日到18日的这场直皖战争,可谓是北洋军阀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虽然战争之初,皖军来势凶猛,志在必得,而后短短5天便全线崩溃。事后吴佩孚获得“常胜将军”美誉,威望骤升,俨然成为事实上的直系首领。

此外,由于直皖战争的胜利,与奉军的介入有很大的关系,奉系军阀原以为可以捞取巨大好处,然而,战后在瓜分皖系的地盘、收编皖系的军队等方面,处处被直系军阀占了先机,而奉系军阀并没有捞到太大的实利,张作霖对其大为不满,从而种下了直、奉战争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