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背后的故事之胸有成竹
成语背后的故事之胸有成竹
一、成语释义与出处
(一)释义解读
“胸有成竹” 这个成语,原本的意思是指在画竹子之前,画家心里就要先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对竹子的形态、神韵等都已构思成熟。比如竹子的枝干如何伸展、竹叶怎样疏密分布等,都已在心中有了清晰的画面,然后下笔时才能一气呵成地将竹子画出来。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得到了延伸,常用来比喻人们在做某件事情之前,心里就已经有了主意、计划或者充分的准备,面对事情时能够沉着应对,很有把握。
(二)出处追溯
“胸有成竹” 这一成语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的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既是对好友文与可绘画造诣以及两人深厚情谊的记录,也承载了重要的艺术创作理念。文中提到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清晰地阐述了 “胸有成竹” 这一创作理念,也正是从这里,诞生了我们如今常用的这个成语。由于苏轼本人在文学等领域的权威性以及这篇文章的广泛流传,“胸有成竹” 这个成语也被人们熟知并频繁使用,成为了汉语文化中一个经典的成语表达。
二、主人公文同其人
(一)画竹成就
文同是北宋时期画竹子的高手,在当时,他所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他的墨竹作品堪称一绝,其笔下的竹子形象真实,笔法严谨,只要看过的人无不称赞。比如其传世真迹《墨竹图》,画中一根倒垂的竹子从画幅的左上角顺势而下又翻转而上,秀峭而劲挺,枝叶甚密,交相间错,向背伏仰各具姿态,画叶之墨色浓淡相依,把竹子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文同以画竹著称,有着 “墨竹大师” 之称,还开创了 “文湖州竹派”,众多文人墨客都学习他的墨竹画法。他对竹子的形态把握精准,笔下的竹子无论是竹竿的伸展、竹节的分布,还是竹叶的疏密、翻转等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感觉那竹子仿佛就生长在眼前,栩栩如生。也正因如此,他的画备受追捧,慕名求画之人常常踏破门槛,都渴望能得到一幅他亲手所绘的墨竹图。
(二)钻研精神
文同之所以能在画竹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他平日里的刻苦钻研分不开。为了画好竹子,他会在不同的时节、不同的天气状况下,深入竹林去观察竹子。
无论是春暖花开之时,看着竹笋破土而出,一点点拔节生长;还是炎炎夏日,竹林中蝉鸣阵阵,他在其间仔细揣摩竹子在烈日下的姿态;亦或是秋霜渐起,竹叶随风飘落,他去体悟那种萧索之美;哪怕是寒冬腊月,大雪压枝,他也要去观察竹子在冰雪中的坚韧模样。刮风下雨的日子也不例外,他撑着伞在竹林里,认真观察雨水顺着竹叶滑落,或是狂风中竹子摇摆的动态。
他对竹子在各种环境下的形态、颜色等变化都认真记录、反复琢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真正做到了对竹子的全方位了解,把竹子的每一种状态都刻在了心里。正是这种对竹子细致入微的钻研精神,让他在动笔作画之时,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一挥而就,画出形神兼备的竹子。
三、“胸有成竹” 故事详情
(一)日常观察积累
文同平日里对竹子的观察细致入微,到了令人赞叹的程度。他常常会在竹林中一待就是大半天,时而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究竟有多长,时而又仔细地记一记竹叶子的疏密程度。哪怕是三伏天,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他也丝毫不惧酷热,照样跑到竹林里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他就跟没事儿似的。
而且,无论天气如何恶劣,都阻挡不了他观察竹子的脚步。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紧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坐在家里的文同,却急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的下开了。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待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后,顾不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便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一一记在心头。
不仅如此,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还有不同种类的竹子,各自有着哪些不一样的模样,这些他都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摸得一清二楚。可以说,他对竹子的熟悉程度,就仿佛竹子早已成为了他生活中无比熟悉的老友一般。
(二)作画时的从容
正因为文同长期对竹子进行了如此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研究,使得他每次画竹的时候,都显得格外从容淡定。他根本不用像其他画家那样,事先画好草图来构思竹子的形态,只要拿起画笔,就能直接下笔,一挥而就。在他的心中,竹子的每一个细节都无比清晰,那竿竿翠竹、片片竹叶,仿佛已经在心里预先排列好了一般,随着他画笔的挥动,完美地呈现在纸张之上。
久而久之,人们看到他画竹时的这种潇洒自如、胸有成竹的状态,便有了 “胸有成竹” 这一说法。后来这个词也就慢慢流传开来,从形容文同作画时的状态,延伸到比喻人们在做某件事情之前,心里就已经有了主意、计划或者充分的准备,面对事情时能够沉着应对,很有把握。
四、成语的影响与启示
(一)对后世影响
“胸有成竹” 这个成语在文化领域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文化领域中,它已然成为了艺术创作所遵循的一种理念象征,尤其在绘画、文学创作等方面被广泛提及。许多画家在进行创作时,都会以 “胸有成竹” 的状态要求自己,先在心中构思好画面的整体布局、元素搭配等,就如同文同画竹前对竹子形态已了然于胸一般,如此才能让作品更加一气呵成、形神兼备。
在文学创作里,众多文人墨客也常用 “胸有成竹” 来形容笔下角色做事时的沉稳、有把握,或者用以自比创作时的状态。例如在撰写文章、构思故事时,提前在心里搭建好框架,想好情节脉络、人物形象等关键要素,方能下笔如有神助。而且在日常的语言运用中,它更是高频出现,人们无论是谈论工作项目、学习考试,还是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只要是想表达事先有准备、有计划、有把握,都会自然而然地用到 “胸有成竹” 这个成语,已然成为了汉语文化里不可或缺的经典表达,承载着古人智慧结晶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我们的语言内涵,使其更加生动形象、简洁有力。
(二)带来的启示
从 “胸有成竹” 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文同若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不同时节、不同天气、不同环境下对竹子进行全方位细致入微的观察,将竹子的各种形态、神韵等都刻在心里,便不可能做到在作画时毫不迟疑、一挥而就。这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类事情时,比如准备一场演讲,就要提前收集素材、组织语言、反复练习;应对一场考试,就得早早复习知识点、梳理重点、做足习题等,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在关键时刻应对自如。
其次,用心钻研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同对竹子的钻研精神令人钦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无论是竹子在四季的变化,还是在不同光照、风雨下的姿态,他都反复琢磨。我们在学习技能、追求目标时也应如此,用心去钻研每一个环节,力求精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再者,它还教导我们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文同将对竹子的观察认知通过画笔展现在纸上,实现了从认知到实践创作的转化,我们也应学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这样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让自己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都能像文同作画那般胸有成竹,沉着应对,收获成功。
-
- 契丹往事——萧太后的罗曼史
-
2025-08-27 11:03:02
-
- 云南神秘消失的8大古国,快来看看你是“哪国人”
-
2025-08-27 11:00:47
-
- 39岁辛芷蕾回归单身,跟翟天临分手后专心搞事业,差距是天差地别
-
2025-08-27 10:58:32
-
- 西交利物浦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出路如何?值得选吗?
-
2025-08-27 10:56:17
-
- 3000个猫爪杯1秒售空!那些年,“不务正业”卖杯子的还有他们……
-
2025-08-27 10:54:02
-
- 她是央视名嘴,连续6年主持春晚,今34岁晒儿子却不知孩子父亲
-
2025-08-27 10:51:46
-
- 被指杀害邻居两男童,江西男子张玉环被羁押27年后无罪释放;服刑期间每周写一
-
2025-08-27 10:49:31
-
- 长荣集团“太子爷”张国炜,曾为空姐放弃20亿身家,后来咋样了?
-
2025-08-27 10:47:16
-
- 王祖蓝高调宣布:“10年婚姻要结束了,因为我骗了我老婆”
-
2025-08-27 10:45:01
-
- 虽然不中看,但很实用——“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并非弱鸡
-
2025-08-27 10:42:46
-
- 范冰冰逃税被罚8个亿,够养新加坡半个娱乐圈?
-
2025-08-27 10:40:31
-
- 15年,夫妻33天闪婚卷走274万4套房,妻子出逃美国后下场如何?
-
2025-08-27 10:38:15
-
- “香妃”刘丹母亲韩秀云:丧夫、丧子、丧女,她的一生比黄连还苦
-
2025-08-27 10:36:00
-
- 专家还原渭南之战真相:若马超能重来,如何扭转乾坤击败曹操?
-
2025-08-27 10:33:45
-
- 中美贸易冲突对中国出口贸易有何影响?我国该如何应对
-
2025-08-27 10:31:30
-
- 起形明暗擦揉细化,简单4步教你画一幅好看的素描山水风景铅笔画
-
2025-08-26 07:54:40
-
- 假宽带?究竟为何中国移动的100M宽带用起来不爽?
-
2025-08-26 07:52:26
-
- 曾仕强:怎么看有没有神明庇佑?出现1种情况,说明菩萨在保佑你
-
2025-08-26 07:50:11
-
- 视频变现—揭秘热门视频拍摄技巧及注意事项
-
2025-08-26 07:30:00
-
- 阿加莎《东方快车谋杀案》列车上的密室杀人事件且看波洛如何解析
-
2025-08-26 07: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