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河间府署--“京南第一府”

2025-08-28 12:43 来源:网络 点击:

河间府署--“京南第一府”

河间府署位于沧州市河间市,是国家3A景区。自北宋置府至辛亥革命废治有804年的历史,北宋名臣包拯曾任职于此。景区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包括河间历史沿革展区、吏治文化展区、诗经文化化展区、古代刑法展区、庙宇文化展区、廉政文化展区等六大展区,以府署文化为核心,再现了河间从古至今发展历程。

府衙是中国古代官员办理公务之地。河间市现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古时河间周边遍布九条河流,河间位于九条河流之间的陆地,故得名“河间”。历史上,河间是与保定、济南、开封齐名的四大名府之一,历代曾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是京南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

建国后府暑先后成为瀛州镇中学、河间二中所在地。2009年,河间市政府为复建府暑而搬迁二中,府暑得以在原址复建,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

河间府署大门

府暑大门内有门房(传达室),迎面有方杆旗斗两个,东西两侧有房舍,为隶卒居住,往里为仪门,东西分列吏舍,是掾吏办公的地方。门东有申明亭,门西有旌善亭。

仪门内为广庭甬道,两旁古柏参天,交相掩映,郁郁葱葱。

仪门

仪门是礼仪之门,迎接皇帝圣旨或接待贵宾时才走正门,平时官员出入走东侧的人门,西侧的鬼门是押解犯人时才走。

仪门后是戒石坊,上书“公生明”三字。坊后书铭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戒石坊

沿甬道北上,即为大堂,为府官审理案件之所。凡大堂审理的一般民事案件,允许民众旁听,借以显露“清官大老爷”的明断。大堂正中悬有匾额,上 书“保釐堂”三个苍劲大字,据传是明朝严嵩所书。大堂两侧有厢房,为府官休息更衣之所。

大堂

保釐堂

大堂上所书“畿辅南屏”,意谓河间为京畿要地,也是北京南下的第一道屏障。

“我思燕南”是纪晓岚所书,纪晓岚是河间人,自称为“燕南下士”。河间在燕京之南,寄托了纪晓岚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大堂后面为穿堂。河间府署是故宫之外唯一设有穿堂的地方府衙,朝廷为了显示对河间府的重视和等级之高,特许河间府设置穿堂。穿堂是府暑身份的象征,它的作用相当于现在法院的合议庭。

穿堂

过了穿堂是二堂(颜堂),一些机密案件在此审理,不准民众旁听。

二堂

二堂后便是内宅,为知府眷属居住的地方。内宅东西各建有厢房,是知府处理公文和接待宾客的地方。西跨院为神祠和同知署。东跨院为土地祠与经历署。

内宅

同知暑是同知的办公场所。同知为知府的副职,官级正五品或从四品,现为河间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同知暑


游览图


河间府署重建挖掘出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