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山西历史地名:106、绛县

2025-09-06 05:24 来源:网络 点击:

山西历史地名:106、绛县

绛县——汉为闻喜县地,北魏太和十八年(494)置南绛县,属正平郡,初治会交川,后移治车厢城(今县南十里)。建义初为南绛郡治,恭帝时改为绛县,自此绛县之名历代均不改。隋初属绛州,义宁元年(617)改属翼城郡,唐武德元年(618)移今治,属浍州,四年属绛州。五代、宋因之。金兴定四年(1220)割属翼州,元,明俱属绛州,清初属平阳府,雍正七年(1729)还属绛州。民国属河东道。1946年解放。

南绛郡——北魏建义初于南绛县置南绛郡,西魏恭帝改名绛郡,隋开皇初废。故治在今络县东南十里。

浍交镇——在绛县北,今称大交镇,《金史·地理志》称:浍交镇,在绛县北,后称大交镇。《水经注:“浍水又西南与诸水合,谓之浍交”,是即此。

下村——在绛县东北,有晋文公墓,为文物保护单位。晋文公,名重耳,曾出奔在外十九年,由秦国送回即位。他整颜内政,增强军队,又平定周的内乱,迎接周襄王复位,以“尊王”相号召。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并在践土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永清村——在绛县西,原属闻喜县,有裴行俭墓、裴光庭墓。裴行俭,唐代闻喜人,参历往礼部尚书、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善用兵。调露元年(679)俘西突厥十姓可汗,不久又击败突厥阿史德温傅,著有《裴行俭集》。裴光庭,行俭子,仕吏部尚书。

教山——在绛县东南。《大平寰宇记》:“教山今名效山,亦名罩山,在县东南八十里。”

槐泉村——在绛县东北二十里,有晋献公墓。晋献公,春秋时晋国君,武公子,文公父,名诡诸。在位二十六年,曾灭虞、虢诸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