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幻想即现实》| 爱一个人,就是帮助他成为他自己国土上的国王

2025-09-17 14:51 来源:网络 点击:

《幻想即现实》| 爱一个人,就是帮助他成为他自己国土上的国王

各位书友,这里是半亩方塘读书会。

今天推荐的书是《幻想即现实》。

本书豆瓣评分8.0分,上榜当当心理学畅销榜,在线阅读评论人数超2.2万人,获99.9%好评。自2017年出版以来,截止2019年12月被第7次印刷。受到心理学界武志红老师、伍罡、朱少纯的推荐。本书是由一篇篇的短文组成的,每篇文章都透露着曾氏风格,幽默、风趣,直指人心。云淡风轻的文字,却带来震撼心灵的思考。

曾奇峰老师,是精神科医生,创立了武汉中德心理医院,是中国精神分析领域的大咖的大咖,被称为中国“精神分析的收割机”。

如果有人夸我你好瘦啊,我肯定不敢说我也觉得我很瘦,我的回应一定是哪有,腰都成大水桶了。好像单纯的不承认不够,非要再狠狠戳一下自己的软肋才算“对得起良心”。你敢承认并感谢别人对你的夸赞吗?如果你做到了,那么真的要恭喜你。

我在书中读到,不满自己对自己的攻击。从来在我们的文化中,被灌输的是“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如果被人夸一下就赶紧承认,会显得自己很浮夸,很骄傲,不够谦虚。但是,曾奇峰老师说,这句话是错误的。

他说,自己对自己的接纳和赞美,不会真正导致自满和退步。这种自我赞美和接纳,是对老天造物的认可,是对父母的基因与养育的敬重,是对一切跟自己有关的人的肯定,也是送给所有关爱自己的人最好的礼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任何方式,会比对自己不满的方式,更加具有“反社会”“反亲友”的特征。只有在基本上认为自己是好的,我们才可以变得更好。

书中有篇《你的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挫折教育”》一文。丈夫,名校毕业,任某国有大型企业总工程师。妻子,高校教授。儿子,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儿子从一开始的优秀学生,逐步变得胆小怯懦,考试紧张,不跟小朋友玩,不敢和老师说话。丈夫和妻子认为表扬会让孩子骄傲自满,拒绝夸赞儿子。并且大行“挫折教育”之道,强迫孩子继续不喜欢的钢琴,美其名曰培养“善始善终”的毅力;给孩子“加餐”课外书上很难的题目,刻意设置学习障碍,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挫折,人为地制造挫折,特别是由父母来制造,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灵软弱甚至破碎,最终不仅不会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加,反而会使他们连极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

孩子就像一艘小船,家是港湾,家之外的环境就像大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舅舅这些亲戚家是近海,可能风浪会小一些。孩子这艘小船已经在大海上航行一天了,累了,甚至可能有破损了,这时候他回到家这个港湾,是来休息、修补、修复的。如果孩子又累又饿又有伤,回到家,不仅没有温暖、理解、关爱,他的体力、能量能恢复、能提升吗?他还有勇气继续杨帆远航吗?

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希望孩子好。爱,没有错,有时候错的是爱的方式。除了上面提到的“挫折教育”,还有以“爱的名义”进行的捆绑。

《爱是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自由》一文中,就提到一个满六岁的小男孩,吃饭需要被追着喂,每次穿衣都要“斗智斗勇”20多分钟。

曾奇峰老师说,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家庭关系上。是家人对他的错误态度的反应。曾奇峰老师开出的“药方”是,爸爸妈妈、姥姥放弃给孩子喂饭,吃饭时间到了只是提醒孩子,不管他吃不吃,吃多吃少;把穿多少衣服的权利交给孩子决定。

其实,是姥姥和妈妈为了显得爱孩子,才控制孩子的吃饭穿衣的。这不是爱,是控制,是以爱的名义损害孩子最基本的能力。有的时候,这份控制,还夹杂着不信任,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可以照顾好孩子,这份不信任也是父母内在焦虑的写照。

每到季节交替的时候,我带儿子出门,是换来路人各种责问,好似我不是亲妈。我儿子不怕冷,他穿衣服总是会比这个季节需要穿的衣服少很多。最经典的一次,我穿羽绒服,他还穿一件小马甲。可孩子不冷啊,我能怎么办?

《信任他人,就是信任自己》中说到,信任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一个人对外界的人和事的信任,是其对自己的信任向外投射的结果。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是能够把孩子照顾好的;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即使夸赞孩子,孩子也会长的很好,那么我们自然也会相信孩子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也会相信孩子内在渴望自己变的优秀、成为父母的骄傲……

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石破天惊、醍醐灌顶”的文章,比如《为何别人不理解你》、《受助者为什么恨你》、《别说太正确的话》、《别人怎么对你,是你教会的》、《不要用爱控制你的孩子》……

阅读本书,你可以透过曾奇峰老师一双妙手探查到心理疾病的真相,发现你在通往改变命运的路途上进行的战争,拨开心灵的伪装,深入潜意识,探查到你不知道的人生。本书最后章节介绍了精神分析的一些知识,还收录了风趣幽默的曾氏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