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老二

2025-10-31 01:10 来源:网络 点击:

老二

马成功因为行二,爹妈叫他老二,院里的邻居叫他老二,后来,整个胡同的人都叫他老二。叫来叫去,把老二的大名给忘了。老二念书不行,总是留级,同学都叫他“落第包”。人都有自尊,因为留级,看着比别的同学高出一截的个头,老二自己也不想念书了。

不念书能干什么呢?老二的身体壮实,从小就能赶海。金州小城离西海头有三里路,城里人都会挖蚬子,捡波螺,捞海菜。人家老二从小就跟着大人推海。推海用的网具就像一面大扇子,两根长长的大竹竿,一端用螺丝拧在一起,一面大网铺在竹竿上。趁着退潮,人趟进齐腰深的海水里,张开推网,用力往前推,海底下的鱼鳖虾蟹纷纷落进大网。老二家的兄弟姐妹多,日子过得紧巴巴,因为有老二推海,家里能吃上海鲜,基本上不用花钱买鱼买肉,就能满足全家人所需的蛋白质。

老二十八岁那年,铁路招收装卸工,他就当了出大力的铁路工人。老二也真有力气,抡大板锹卸完一车皮的煤,工友们累得张大嘴巴像三伏天的狗那样喘气,老二却胜似闲庭信步一般。下班后,照样骑上破自行车到西海头,下海赶海。

不念书也有不念书的好处,等到一九六八年,老二的同学们都上山下乡了,他成了国营单位的职工。过了两年,有人上门提亲,有媳妇送上门来,而且是好媳妇。这姑娘是城里资本家的女儿,名叫柳茵。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因为身体有病,她才没有到农村插队落户。瞧着这姑娘模样倒是标致可人,可她身体虚弱有病,家庭成份是资本家,老二的爹妈不愿意。老二看了却是十分乐意,人家姑娘正是看中老二家的成份好,才肯嫁给老二。人家也正是看中了老二的身体好,想自己以后能有个靠山。

爹妈提醒老二,且不管她家庭出身,如今双职工挣工资过日子都挺紧巴的,你一个人干活,养活媳妇,日后还要养孩子,这些事情都想好了吗?老二啊,漂亮的脸蛋可不能当饭吃呀!

老二已经鬼迷心窍,根本听不进爹妈的话。漂亮的脸蛋不能当饭吃,但是,瞅着漂亮脸蛋,心里舒坦,我能养活起她,也能养活起孩子。

爹妈也拗不过老二,只好任他去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到他吃苦受累时,就会想起爹妈嘱咐他的话来。 那时候,时兴革命化的婚礼,两个人坐车到大连城里逛逛街,全家人再坐在一起吃顿饭,这婚也就结了。那年月,也不兴闹洞房,但是,墙根还是要听的。胡同里的孩子都跑到老二新房窗外听墙根,听新郎官和新娘子说悄悄话。结果,孩子们都惊诧诧地跑了回来。大人问,听到什么了?孩子们说,听老二把新娘子鼓捣的直叫唤,怕不是老二要把媳妇给杀了吧?

大人们笑了,孩子们倒莫明其妙。

说也怪,柳茵嫁给老二以后,脸色泛出了红晕,身子骨也挺实了,走起路来不再弱不禁风,而是春风吹拂杨柳,很有风韵。大伙私下里问老二,是不是给媳妇吃海鲜吃的?

老二嘿嘿地傻笑,嫁给老二的柳茵天天能吃到老二赶来了海鲜。不过,老二给柳茵吃的,可是顶级的海鲜。他每潮都能推进网里十只八只海马,海马可是好东西,老二把海马晒干,用瓦片放在火上焙干碾成粉末,用黄酒服下,几天光景,柳茵就像老树抽出了新枝一样鲜嫩。

身体好了,柳茵就惦记着能找个工作,年轻轻的,不能总呆在家里。

亲戚和朋友都叮嘱老二,守着这么个俊俏又有文化的媳妇,可不能放她出去干活。遇到心术不正的男人,就会把你媳妇给勾引走了。

老二傻着摇头,他相信自己的媳妇,他要满足媳妇的愿望。他问媳妇,你想干什么活儿?

柳茵喜欢书,能到新华书店卖书,或者能到图书馆管书,她这辈子就心满意足了。其实,柳茵也只是说说而已,那年月,临时工都不好找,何况卖书管书这样的工作。

让柳茵没有想到的是,不出一个月,她真的要到县图书馆去工作了。开始她以为老二跟自己说笑话。可她看到丈夫手里拿着的职工登记表要她填,她才目瞪口呆,愣了半天没说话。

原来那位老馆长,是个老学究。文革开始不久,便让这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吓得上了吊。现任的馆长郝运来,是靠着造反起家的,经历过武斗。有一回,趁着武斗间歇时,他偷偷跑回家,跟媳妇做回爱。正做得撒欢时,门外响起了枪声。原来对方觉察了他的行踪,追踪到他家里来了。这一阵枪响,吓破了郝运来的胆,也吓坏了他的那根神经,从此,再也无法勃起,更不能与老婆同房了。正值壮年的郝运来万分苦恼,他想尽了办法,用竭了偏方,可就是没能奏效。老二给他的这个海马偏方可真奏效,服用三天,马上见效。

老二想让他给老婆找个工作,郝运来也挺讲义气,就把老二的媳妇招工进图书馆当临时工,搬动仓库里面的书籍,经常晒晒大阳,别让书潮了,别让虫子给咬了。

老二婚后没出两个月,柳茵怀孕了。老二问她,想吃什么?

柳茵说,平时你都给我喂饱了,我不想吃什么。只是咱家这破房子透风,我怕咱家的宝宝生下来冻着。

柳茵说的并不过分,他们住的这间房子透风漏雨,屋里放个屁,外头也听得清清楚楚。天天晚上,都有人在老二家的墙外听墙根。老二也早给领导提过要房子的申请,领导跟他说,只要有房子,你排第一个。

等到有了房子那天,不仅没有把老二排在第一个,房子根本就没有老二的份儿。

老二去找领导,这回领导不需要海马,老二就坐在他家屋里不走。领导吃饭,他跟着吃饭。领导喝水,他也喝水,领导听广播,他也听广播。直到领导要睡觉了,他也不走,领导睡炕上,他睡地下。他告诉领导,我堵着耳朵,你们两口子干掉大腿,我也听不见。 好汉子真就怕赖汉子磨,老二活生生地把二间平房争取到手。

搬新家那天,也是柳茵临盆分娩的日子,柳茵为老二生的不是一个,而是一男一女,一对龙凤胎。

胡同里的孩子拍着巴掌大声唱,老二老二真厉害,一炮拸出两个孩。老二老二硬梆梆,媳妇给他生双棒。

老二夫妻俩虽然是双职工,可一下子添了双胞胎,日子一下子紧巴巴的。爹妈也上了年纪,老病缠身,兄弟姐妹数老二日子过得还行,他就负担起爹妈治病吃药钱。老二白天上班,下了班蹬着自行车就往西海头赶,大潮小潮他都不放过,东一头,西一头地推海。大海也不比从前,赶海的人多了,狼多肉就少。想多赶点海鲜,老二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脚底下绑上高跷。这样,能趟进更深一点的海水里,能推到更大更多的海鲜。

有时候半夜才从西海头回来,他也顾不上洗洗身子,就要往被窝里钻。合上眼皮之前,老二忘不掉的是要往媳妇的肉里拸上一炮。 柳茵也心疼丈夫,累成这样,你也忘不掉那回事,快睡吧。 老二耍赖皮,不放掉这一炮,我睡不着啊。咱俩结婚这些年,我一天也没漏下。

柳茵的心也咯噔一声,是啊,一年三百六十日,老二的胳膊就是她的枕头。瞅着丈夫那乞求的目光,柳茵展开臂膀,将老二揽进自己的怀里。

不管男人女人,谁都不是铁板一块。馆里有个研究员,挺有学问,文质彬彬的,他是柳茵年轻时喜欢的类型。念头刚一冒出来,柳茵就将这念头打消了。她不能做对不起老二的事情,因为老二对她可真提忠贞不二。

在那困难的日子,老二白天上班,晚上赶海。他们家的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餐餐桌上有海鲜,让她和孩子从来也没亏过嘴。看着一睡得跟死猪一样的丈夫,柳茵真的心疼老二。

傍天亮时分,柳茵想爬起身来,给老二做饭。老二却又把她按倒在被窝里,爬到她身上,又要做那事。柳茵嗔怪地,睡前一次,早起又一遍,你不要命啦。 老二嘿嘿地笑了,没事,活到老,干到老。

柳茵这回固执起来,不能由着你的性子,一天两遍,什么人能抗得了。

老二可怜巴巴地,这辈子,我不喝酒,也不抽烟,就好这一口,就算你可怜可怜我吧。

柳茵的心也软下来了,早知道你这么好色,我也不该嫁给你。

老二说,这也怪不着我,谁让你长得那么好看,瞅着你那美丽的脸蛋,瞅着瞅着,是下面那个家伙想做那件事。这怨不得我,要怨,就怨我下面的那根老二,是它不安分。

柳茵这辈子最不亏的,就是夫妻恩爱花好月圆。

不知不觉,日子过了一年又一年,老二跟柳茵那一对双胞胎儿女,身体健壮,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考时,小兄妹俩一个考进了清华,一个考上了北大。这在县城里大大地轰动了一回。

邻居们都羡慕得不行,孩子随根,但不像老二,老二念书不行,随柳茵,骨子里就有书卷气。 不管随谁,反正他们俩要管我叫爸爸。

孩子上大学以后,老二依旧是白天上班,晚上赶海。好在装卸已经机械化了,付出的体力劳动强度也不大了。老二一直坚持着去西海头赶海,海里的海鲜越来越少,海马更难赶到。老二将高跷增加到了两米高,他能走进更深的海水里,这么多年,他也知道那儿的海底下生着海草地,海马一般都攀附在海草上面。有时候一潮赶下来,连一只海马也赶不到。老二将海马积攒起来,不管谁向他讨要配偏方,他都不给,他留着卖钱,供孩子读书。

儿子来信说,毕业以后,要到美国去留学。

老二听了吓了一跳,到美国念书,那要多少钱哪?

柳茵说,儿子是公派留学生,国家拿钱。

老二说,儿子出国闯荡行,闺女可不能再出国了。身边留下一个,别长大了,翅膀硬了,咱们养了他们一场,结果一个个都飞走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柳茵觉得老二不再像从前那样,晚上一次,早上还要再做一遍。他从一天一次,延长到两三天一次,到后来,一周才能做一次。再后来,半个月才能做一次。不变的是,老二的胳膊依旧是她的枕头,她不枕着他的胳膊,他睡不着,她也睡不着。

渐渐地,老二的腰塌了,背也有些驼了。可柳茵却依然水灵灵,貌相与年龄不太相符。

记得柳茵家文革后,她的家人从国外回来了,柳家如今是东南亚的大财团。家里人问柳茵,嫁给老二,觉不觉俐委屈?柳茵摇摇头。柳家人想带柳茵走,柳茵也摇摇头。 柳茵的娘家人走了,那天晚上,老二紧紧搂抱了柳茵一夜,他问她,跟我过一辈子,你觉不觉得亏? 柳茵还是摇了摇头。一滴老泪缓缓地沁出了满是鱼尾纹的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