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明朝“一月天子”朱常洛:传奇而短暂的一生

2025-07-16 20:16 来源:网络 点击:

明朝“一月天子”朱常洛:传奇而短暂的一生

一、出身与成长

朱常洛是明神宗偶然临幸宫女所生。万历十年出生,取名常洛,虽为长子却历经坎坷成长。

朱常洛的出生完全是一场意外。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原本也是宫女出身,后被朱载坖临幸怀有身孕,生下朱翊钧,最终朱翊钧继承皇位后尊生母李氏为太后。而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同样是宫女出身。万历九年的一天,朱翊钧到慈宁宫向李太后请安,恰巧李太后不在。这时,朱翊钧见到了宫女王氏,便偷偷临幸了她。朱翊钧本不想让人知道此事,可王氏却因此怀孕了。肚子渐渐大起来后被李太后发现,在逼问之下,王氏道出实情。李太后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毕竟朱翊钧还没有子嗣。李太后让朱翊钧即刻承认王氏的身份,朱翊钧却不愿承认,称对方只是一个宫女。李太后耐心表示,王氏虽然是宫女,但侍奉自己时很用心,如今怀有龙嗣,应当进行册封。没办法,朱翊钧只好册封王氏为恭妃。

王恭妃不负众望生下了朱常洛,这可是朱翊钧的长子。李太后对于长孙的到来十分兴奋,可朱翊钧却仍然对王恭妃母子很是冷淡。朱翊钧最宠爱的是郑贵妃,后者在万历九年进宫后宠冠后宫长达 38 年之久。朱翊钧不喜欢王恭妃母子,却仍与王恭妃又生了一个女儿。万历十二年,王恭妃又为朱翊钧生下第四女朱轩嫄,此女在 4 岁时夭折。

二、国本之争

明神宗因宠爱郑贵妃,欲废长立幼,引发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在群臣坚持下,最终于万历二十九年立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皇后王氏无子,按照明朝礼法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的规定,皇长子朱常洛本应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然而,万历十四年,明神宗宠爱的郑贵妃生下皇子朱常洵后,朱翊钧有意废长立幼。

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本是宫女出身,虽生下皇长子,但并未博得朱翊钧的欢心。而郑贵妃姿色出众,深得圣心,她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后,朱翊钧对这个儿子格外宠爱,甚至悄悄与郑贵妃盟誓,若再有子,一定立为太子。

太子向来是国之根本,明神宗虽贵为一国之君,但对册立太子一事不能独断专行,必须和朝臣商量后决定。大臣们不同意立朱常洵为太子,坚决要求立皇长子朱常洛。明神宗为此采取拖延战术,先是提出 “三王并封” 的提议,同时封长子朱常洛、三子朱常洵、五子朱常浩为王,称皇后还年轻,说不定将来还会生子。但大臣们认为这表面上是让步,实际上是取消了长子的优先继承权,纷纷上疏表示反对,于是皇帝被迫取消了 “三王并封” 的想法。

万历二十四年,礼部官员上奏,说皇长子朱常洛已到婚配年纪,但婚礼仪式采取什么礼节需要皇帝亲自做主,如果用藩王之礼,有失皇长子的身份,如以太子之礼,却又没有太子身份。明神宗心知肚明,却以国库经费不足为由,要求婚礼延后。

双方扯皮拉锯了十多年之后,文官集团彻底跟皇帝摊牌。万历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九卿、科道、都督府等衙门各具疏诣文华门,恭进候旨,必得命乃敢退。在长期的扯皮拉锯之后,李太后出面表态支持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在母亲的压力和百官的胁迫下,明神宗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的冬天,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同时也册封了三子朱常洵为福王。次年二月,以太子之礼给朱常洛婚配,历时十五年的国本之争终于告一段落。

三、重大事件

妖书案

朱常洛的太子之路可谓波折不断,其中妖书案更是引发了激烈的党派之争。在朱常洛确立太子之前,就出现了《忧危竑议》。万历十八年,著名大儒吕坤担任山西按察使时,著成《闺范图说》一书。宦官陈矩看到后带回宫中,郑贵妃为抬高自己地位,命人增补并亲自作序重刻。之后,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弹劾吕坤,称其 “机深志险,包藏祸心”,“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接着,一个自称 “燕山朱东吉” 的人写了一篇跋文《忧危竑议》,以传单形式在京师广为流传,影射 “国本” 问题,认为吕坤此书是想讨好郑贵妃,而郑贵妃重刊此书是为自己儿子夺取太子位埋下伏笔。由于整个事情牵涉到郑贵妃,明神宗装聋作哑,最后将祸水引向全椒知县樊玉衡和吏部给事中戴士衡,分别谪戍广东雷州和廉州,第一次妖书案暂告一段落。

在朱常洛被立为太子之后,万历三十一年又出现了《续忧危竑议》。这一年十一月的一个夜晚,一份题为《续忧危竑议》的揭帖撒满京师,上至宫门,下至街巷。其表达形式与《忧危竑议》一样,采用对话形式,主角变为 “郑福成”,暗示郑贵妃有改立福王为太子之意,还造谣污蔑郑贵妃有造反谋逆的意图,列出了所谓的 “十乱”。此次妖书案没有明确的嫌疑犯,朝局混乱如同一滩浑水。首辅沈一贯的集团借此向次辅沈鲤集团发动攻击,《酌中志》记载了两个集团的冲突原因。《刑部奏议》的审讯记录中,抓了皦生光、周嘉庆、胡化、达观、沈令誉和毛尚文等人。皦生光被最终判定为始作俑者,但实际上他可能只是一个替罪羊。最后,妖书案以无赖皦生光被凌迟处死结案。

梃击案

一名男子持械闯进太子居所的梃击案,同样与郑贵妃有关,且最后以主犯被处死结案。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傍晚,一个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枣木棍,闯进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案发后,巡城御史刘廷元等官员审问后奏称张差为蓟州人,语无伦次,看起来像个疯子,刑部遂拟以疯癫结案。但刑部主事王之寀暗自探审张差,查出张差是被一太监带入宫中作案,张差供称自己原是个卖柴草的人,进京告状诉冤,路上被两名男子欺骗,拿木棒代替状子,后被郑贵妃宫中太监庞保、刘成指使闯入慈庆宫。明神宗恐进一步追查会牵涉到郑贵妃,遂下令将张差处死,庞保、刘成也被秘密处决于内廷,此案被草草了结。

梃击案发生后,郑氏集团势力逐渐衰弱,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得以坐稳。但这一事件也加深了朱常洛和郑贵妃之间的嫌隙,为后续红丸案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四、继位为帝

万历四十八年神宗驾崩,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泰昌。他罢除矿税、发放军饷、任命官员,朝政有振兴之象。

朱常洛即位后便下令罢免全国范围内的矿监、税使,停止任何形式的采榷活动。矿税早为人们所深感厌恶,所以诏书一颁布,朝野欢腾。他深知矿税对百姓的沉重负担,此举不仅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也为国家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朱常洛即位后,借皇帝遗诏的名义,发内帑百万犒劳边防将士,由大内银库调拨二百万两银子,发给辽东经略熊廷弼和九边巡抚按官,让他们犒赏将士;并拨给运费五千两白银,沿途支用。他还专门强调,银子解到后,立刻派人下发,不得擅自入库挪为它用。这一举措极大地鼓舞了边防将士的士气,稳定了边疆局势。

朱常洛先命令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侍郎二人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随后,将何宗彦等四人均升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启用卸官归田的旧辅臣叶向高,同意将因为 “上疏” 立储获罪的三十三人和为矿税等获罪的十一人一概录用。他召回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罢免的官员,像袁可立、邹元标、王德完等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都是在这一时间被起用的。这些措施使得朝廷人才济济,政治局面焕然一新。

然而,朱常洛在位时间短暂,他的这些为政举措虽然带来了一时的振兴之象,但未能持续深入地推进,实在令人惋惜。

五、命丧红丸

沉迷女色与病情加重

明光宗朱常洛继位后,郑贵妃为讨好新皇帝,进献了八名美女。朱常洛本就身体素弱,登基后又日理万机,面对美女的诱惑难以抵挡,夜夜笙歌,纵情声色。大臣李逊之说:“上体素弱,虽正位东宫,供奉淡薄。登极后日亲万机,郑贵妃复饰美女以进。一日退朝,升座内宴,以女乐承应。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 过度的放纵使得朱常洛身心疲惫,很快病倒。

内侍崔文升认为朱常洛需要泻火,开了一副泻药大黄。朱常洛服用后,一晚上腹泻三四十次,头晕目眩,四肢软弱无力,身体极度虚弱,病情更加严重。兵科给事中杨涟斥责崔文升不知悉用药知识,认为其向身体虚弱的皇帝下泻药,其心叵测。明光宗生母王氏和原皇太子妃郭氏等外戚则认为此中有郑氏集团的阴谋,哭诉崔文升用药并非失误,而是故意为之。

红丸之祸

鸿胪寺李可灼进献红丸,称有仙丹要献给皇上。内阁首辅方从哲担心再现用药事故,起初命李可灼离去。但李可灼坚持进药,朱常洛对鸿胪寺官进献的仙丹抱有一丝希望,故命内侍宣召李可灼进宫诊视。李可灼在为朱常洛分析病源和治疗方法后,进献红丸。方从哲不放心,要求李可灼和医官们商议后决定是否服用红丸,但医官们谁也不敢肯定到底该不该服用此药。中午时分,朱常洛服下红丸,最初状态 “暖润舒畅、思进饮膳”,众臣欢悦而散。傍晚,李可灼出宫前往内阁,向方从哲报告了皇上恐怕药力衰竭,需再服用一丸的情况,御医纷纷认为不应再服,但由于朱常洛催促甚急,便再服用一丸。然而次日五更时分,朱常洛身体情况急转直下,众大臣听到太监的紧急宣召匆忙入宫后,朱常洛已经去世了,引发了 “红丸案”。

皇帝接连服用崔文升和李可灼提供的药物后突然死亡,二人难辞其咎。后处罚李可灼治戍,崔文升贬谪南京。及魏忠贤专权,又召崔文升总督漕运兼管河道。崇祯即位,将崔文升充孝陵净军。方从哲的处理态度引发了众怒,面对群臣反对,最终方从哲请辞成功,由行人护送归籍。“红丸案” 疑点颇多,成为明末三大案之一,也为后期宦官当政和东林党争埋下隐患,并成为了党争的由头。

六、历史评价

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既非明君也非昏君,他的一生让人难以评价。

从成就方面来看,朱常洛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他罢除矿税,这一举措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也为国家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矿税早为人们所深感厌恶,朱常洛即位后便下令停止全国范围内的矿监、税使及任何形式的采榷活动,诏书一颁布,朝野欢腾。他还发放军饷,借皇帝遗诏的名义,发内帑百万犒劳边防将士,由大内银库调拨二百万两银子给辽东经略熊廷弼和九边巡抚按官,让他们犒赏将士,并强调银子不得擅自入库挪为它用。

这极大地鼓舞了边防将士的士气,稳定了边疆局势。此外,他任命官员,先命令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侍郎二人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将何宗彦等四人均升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启用卸官归田的旧辅臣叶向高,同意将因为 “上疏” 立储获罪的三十三人和为矿税等获罪的十一人一概录用,召回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罢免的官员,如袁可立、邹元标、王德完等正直敢言的大臣,使得朝廷人才济济,政治局面焕然一新。

然而,朱常洛也有其不足之处。他沉迷女色,继位后郑贵妃为讨好他进献了八名美女,朱常洛本就身体素弱,登基后又日理万机,却难以抵挡美女的诱惑,夜夜笙歌,纵情声色,导致身体极度虚弱,很快病倒。此外,他在红丸事件中决策失误。鸿胪寺李可灼进献红丸,称有仙丹要献给皇上。内阁首辅方从哲担心再现用药事故,起初命李可灼离去,但朱常洛对红丸抱有希望,最终服下红丸。

虽第一次服用后状态有所好转,但傍晚又因催促甚急再服一丸,次日五更便去世了。皇帝接连服用崔文升和李可灼提供的药物后突然死亡,二人难辞其咎。后处罚李可灼治戍,崔文升贬谪南京。及魏忠贤专权,又召崔文升总督漕运兼管河道。崇祯即位,将崔文升充孝陵净军。方从哲的处理态度引发了众怒,面对群臣反对,最终方从哲请辞成功,由行人护送归籍。“红丸案” 疑点颇多,成为明末三大案之一,也为后期宦官当政和东林党争埋下隐患,并成为了党争的由头。

综上所述,朱常洛在位时间短暂,既有一定成就,又有明显的失误,让人难以简单地将他定义为明君或昏君。

七、主要成就

朱常洛在位期间的改革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罢除矿监和税监:矿税早为人们所深感厌恶,朱常洛即位后便下令停止全国范围内的矿监、税使及任何形式的采榷活动。诏书一颁布,朝野欢腾。此举不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也为国家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拔擢良臣:朱常洛先命令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侍郎二人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随后,将何宗彦等四人均升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启用卸官归田的旧辅臣叶向高,同意将因为 “上疏” 立储获罪的三十三人和为矿税等获罪的十一人一概录用。召回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罢免的官员,像袁可立、邹元标、王德完等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都是在这一时间被起用的。这些措施使得朝廷人才济济,政治局面焕然一新。发放边防军饷:朱常洛即位后,借皇帝遗诏的名义,发内帑百万犒劳边防将士,由大内银库调拨二百万两银子,发给辽东经略熊廷弼和九边巡抚按官,让他们犒赏将士;并拨给运费五千两白银,沿途支用。他还专门强调,银子解到后,立刻派人下发,不得擅自入库挪为它用。这一举措极大地鼓舞了边防将士的士气,稳定了边疆局势。考虑改年号欲有大作为:朱常洛虽在位时间短暂,但他有大作为的决心可见一斑。从他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可以看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明朝的颓势,重振国家的雄风。然而,天不假年,他的这些计划还未完全实施,便因病去世,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