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一大二公”是“画地为牢”,“分田单干”是又一次解放

2025-08-02 03:03 来源:网络 点击:

“一大二公”是“画地为牢”,“分田单干”是又一次解放

#记录我的2023# 回顾过去,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体制曾被一些人捧为神明,因为它号称消除了贫富差距,减少了贪腐现象,美化了社会风气,让人们的精神感到快乐。然而,经历那个时代的人知道,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吃大锅饭,挣工分钱,活动范围严格限制在生产队内,思想也被牢牢束缚。

每天,生产队长按时吹口哨或敲钟,让社员下地干活。每个生产队都有固定的集合地点,队长在此等待社员到齐后分配农活。每年初,生产队发给每个社员一本《劳动工分手册》,记录出工日期及所从事的农活名称和工分数,每月合计,年终累计。农民一年到头都在土地上辛勤劳作。此外,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户口永远无法进入城镇。除了极少数有特殊关系的农民能够参军、被推荐上大学或被招工外,绝大多数农民只能世世代代做农民。

然而,1978年实行的“单干”政策改变了这一切。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解决了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种植自由、时间自由、出入自由。农民可以自主选择,思想得到解放,生产力也得到了解放。部分农民开始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创办私营企业。随着户籍制度的放开,大量农民进城,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巨大鸿沟终于消失。农民得到了又一次大解放。

没有亿万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农村走向城市,中国今天可能不会有如此局面。因此,“一大二公”是集体的束缚,“分田单干”才是对人性真正的释放,也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大解放。

“一大二公”体制并非毫无益处。在那个时代,这种体制为农村的稳定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尽管农民在某些方面受到了限制,但他们仍然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然而,“一大二公”体制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农民缺乏自主权和选择权,思想受到束缚,生产力也受到限制。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相比之下,“分田单干”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民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这一政策使得农民可以自由选择种植作物、经营方式和销售渠道。这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分田单干”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机会。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转移到城市和非农产业中。这不仅缓解了农村的人口压力,也为城市和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然而,“分田单干”政策的实施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如何保障农民的权益、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平衡个人与集体的利益等。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和农村治理方式,以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总的来说,“一大二公”和“分田单干”两种体制各有利弊。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我们应该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尊重个体的自由和选择权同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