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这是“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

2025-08-03 10:01 来源:网络 点击:

这是“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

启风/文

1985年7月13日,既是当时,也是如今最著名的100多位摇滚巨星,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同时举办了一场名为Live Aid(生存救援)的义演。

他们聚在一起,为的是给饱受战乱、旱灾之苦的埃塞俄比亚人筹集善款。为让中国读者了解这场盛会,“8字路口”写了《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

图:该书封面

所谓“8字路口”,是一个知名的新闻自媒体,选题关注大人物、大事件,并适当结合热点。其创始人冯翔曾任职于《南方周末》,他好交朋友、喜欢健身、热爱阅读,尤其痴迷摇滚。在后记中,冯翔说,“略有一点失望的是,当年没有中国人参与这场伟大的演出。不要说参与者,连一个知情者都很难找到。几十年来,中国也没有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详细介绍它”。

冯翔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看一看国内从前是怎么介绍Live Aid的。

图:当年的海报

1989年,贺锡德编著的《365首外国古今名曲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下册,推荐了迈克尔·杰克逊《我们就是世界》(We Are the World),其间对Live Aid的介绍是:

“这两场音乐会,通过卫星向世界上一百四十多个国家现场直播,演出长达十六个小时,收看的人数多达二十亿人,真可以说是盛况空前。演出开始不久,组织委员会就不断接到认捐的电报、电话,这次音乐会,他们就募集到七千万美元的救济款,在全世界传为佳话,鲍勃、杰克逊、里奇等人以及参加义演的歌星们的行动,受到人民的尊敬。”

图:费城现场

1991年,上海音乐出版社编了一本《爱的罗曼史:外国爱情歌曲荟萃》,他们最后推荐《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时,用两页篇幅介绍了Live Aid。书中写道,

“7月13日,在英国伦敦的温布雷体育场和美国费城的肯尼迪体育场同时举行一次跨大西洋两岸的‘生存救援’摇滚乐联合大义演,西欧和北美的60多位摇滚乐巨星和51支摇滚乐队分别登台演出。两个体市场挤满了观众共有16万多人。《天下一家》成为这次音乐会的主题歌。

这两场长达17小时的音乐会,通过14颗卫星,向世界上140多个国家现场直播,把各国人民的心联结在一起。苏联、南斯拉夫、奥地利以及德国在澳大利亚的摇滚乐队也通过卫星电视转播网加入演出的行列。仅这次音乐会就募集到8500万美元的巨款。”

此后国内谈及Live Aid的书,基本上是对以上内容传抄和加工(新名词叫“洗稿”)。

图:伦敦现场

总结一下,中国早期对Live Aid的介绍有两个特点,一是与杰克逊名曲We Are the World联系在一起,二是不吝赞美,乃至溢美之词。

其实,Live Aid在组织、演出、募捐,乃至影响上,都不是那么完美无缺。8字路口在《地球上最伟大的一场演出》中告诉我们,不是每个歌星都愿意参加这次义演,比利·乔尔(Billy Joel)、保罗·西蒙(Paul Simon)等都缺席了。有人一下捐了3000英镑,很快就后悔了,希望能退还他一部分。当救援物资被送到埃塞俄比亚,军政府拒绝抽调车辆,致使大批粮食腐烂在码头上;后来军政府为打赢内战,又改变策略,利用Live Aid的援助收买人心。

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赞美Live Aid,也写出了其策划、组织的艰难,以及结果的不尽如人意。在我看来,这不是一本意在抒情的书,而是一篇出色的新闻报道,喜欢音乐的朋友要看,喜欢故事的朋友要看,想学习写作的朋友,也不应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