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世界枪械志——国产中正式步枪

2025-09-08 23:54 来源:网络 点击:

世界枪械志——国产中正式步枪

国产中正式步枪,又称”中正式步骑枪“或”二四式步枪“,主要因造于民国二十四年原定名称为“二四式”,且枪管短,便于携带,可兼做骑枪使用。在国外多被称为“委员长步枪”或“蒋介石步枪”

主要指标:

口径:7.92*57mm

全长:1110mm

全重:4kg (不含刺刀)

枪管长:600mm

初速:810m/s

自动方式:非自动,旋转后拉枪机

供弹方式:5发内藏式弹仓

中正式

中正式步枪仿造至德国M1924式步枪,M924式是德国在吸取一战经验后对M898式步枪的优良改进。德国也称之为德国标准型毛瑟步枪。

1932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全国制式武器会议,决定以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为原型进行仿制,使用7.92x57mm尖弹,作为军队制式步枪(兼做步骑枪)。

中正式

1934年时中国国民政府财政部为武装武装税警总团(新编第三十八师的前身)向德国毛瑟厂订购了一万支德国标准型步枪。兵工署技术司,借机请时任财政部部长的孔祥熙向毛瑟厂索取该枪的全套图纸,并附料表、检验样板、对板图一副。收到后,交给巩县兵工厂,根据图样、样板,修正夹头工具,筹备制造标准型步枪,原先预计在1934年10月底制出第一批新枪。但是毛瑟厂所赠样板已经使用过,图纸也有错误。兵工署技术司又向德国兵工署正式商取德造标准型步枪图纸及检验样板图。派遣原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巩县兵工厂厂长毛毅可前往德国引进标准型步枪工作图及样板。新图于1935年收到,仍交由巩县兵工厂开发研制。

巩县兵工厂(国民政府兵工署十一厂)在1935年7月开始最早生产,因造于民国二十四年定名为“二四式”。亦称1924年式短式毛瑟枪。节套上的印记模仿毛瑟的商标,打上“二四式”。试产了大约两个月,产量约为8000支。

二四式

试产期间,蒋介石与宋美龄去巩县兵工厂视察,后由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呈请批准,将新枪定为“中正式步骑枪”。中正式抗战时期的产量约在36至40万。中正式步枪在抗战时期也属于先进武器,比之当时美英日等国的步枪毫不逊色,只是受限于基本材料的缺乏,工业基础的落后,产能太小。

中正式步枪研发中充分考虑到当时中国军人的普遍身高要比欧洲军人矮一些,所以特意将枪托略微缩短、刺刀加长。既符合国人实际又不会在拼刺刀时吃亏,也在事实上符合步兵紧凑化、轻型化的发展趋势。

中正式步枪是我国近现代军队步枪制式武器的开始,自清朝末期就开始想实现制式化的愿望,因为军阀混战又恰逢一战结束,各国贱卖军械武器,导致各地武器庞杂,互不兼容。特别是山西军阀阎锡山,为了防止国民政府的渗透,车不同轨,枪不同径。故意使用6.5×50mm的晋造仿三八式步枪。

在蒋介石国民党撤到台湾,全面换装美国M1903步枪,在国民党军队中退出一线。在解放军序列则是一直服役至抗美援朝战役,在朝鲜战争后期,我军开始换装俄式武器后退出一线,装备至民兵和其他武装。

中正式步枪,为我国抗战解放以及对外自卫战争期间都做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