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越南废除汉字已有79年,连对联也改用字母,有个汉字却始终抹不掉

2025-09-20 11:44 来源:网络 点击:

越南废除汉字已有79年,连对联也改用字母,有个汉字却始终抹不掉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 鸿腾说史

编辑 |鸿腾说史

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越南人民心中永恒的温暖,他们对春节的重视依然不容小觑。

越南人同样会在鞭炮声中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共情

不仅如此,越南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汉字曾如血液般流淌于历史的脉络中。

不过,如今废除汉字79年,但有一个汉字他们却始终抹不掉。

越南春节的庆祝方式

越南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大部分领土都在我国的版图之下,古时我们称之为“交趾”也是现在的越南。

除夕夜,越南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门前的灯笼仿佛点亮了夜空,孩子们穿着崭新的奥黛,欢笑着在鞭炮声中穿梭。

而到了大年初一,家中的长辈们忙碌的开始准备,桌上摆满了五彩斑斓的菜肴,等待这上门拜年的客人,他们认为这样的串门方式,会给自己带来好运,俗称“冲年喜”

当午夜钟声响起,全家人围坐一起,虔诚地向祖先祭拜,感谢过去一年的庇佑,祈求来年平安顺遂。

对于过年吃什么?在越南,年粽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包裹着绿豆沙、猪肉、香菇的糯米,被绿叶紧紧包裹,经过一夜的慢煮,散发出迷人的香气,一口咬下,是满满的幸福感。

而糯米饼,外皮酥脆,内馅甜而不腻,象征着家人间的亲密无间。这些传统食品,不仅是节日餐桌上的亮点,更像是一封封家书,诉说着对家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

不仅如此,春节期间越南街道上更是人海人潮,举办着各式各样的活动。

如舞龙舞狮、杂技表演、传统歌舞,让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更有那别开生面的斗鸡比赛,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围观,紧张刺激的气氛中透着一股浓浓的年味。

然而,历史的风向标在1945年世悄然转向,随着法国殖民者踏上这片土地,一场文字革命悄然兴起,汉字的辉煌似乎即将画上句号,越南开始使用拼音作为官文文字。

所以,现在即使有春联的习俗,但早已改用为拉丁字母来写对联了。

但在这场文化变迁的大潮中,“福”字,如同一叶扁舟,承载着越南人对过往的记忆与未来的期许,穿越时光的洪流,依然在越南人的生活中熠熠生辉。

越南的国语字

别看越南国土面积不大,但越南却和我国一样,有着54个民族。

随着中华文明的辐射,汉字逐渐成为越南的官方文字。

那时的越南,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市井百姓,皆以精通汉字为荣。

汉字不仅记录了越南的历史与文化,还深深嵌入了法律、宗教、文学与日常交流之中。

然而,这一切在19世纪末发生了剧变,法国殖民者的到来,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拉丁字母,试图在越南的土地上播种新的文化种子。

法国人认识到,要彻底控制一个国家,就必须从文化根基入手。

于是,他们大力推广拉丁字母拼写的越南语,即“国语字”。

起初,这种文字改革遭遇了极大的阻力,因为汉字已深深植根于越南人民的心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强制推行,国语字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到了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越南主席为了普及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毅然决定废除汉字,全面推广国语字,此举加速了汉字在越南社会中的退场。

“福”字的不解之缘

在汉字渐行渐远的背景下,“福”字却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

春节时分,越南家家户户门前张贴的红色“福”字,成为了最具标志性的景象。

这个简单而又寓意深远的汉字,象征着幸福、吉祥,成为了越南人民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

即便不再广泛学习汉字,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福”字背后的温暖与力量,它像是一条隐形的线,连接着越南的过去与现在。

而汉字与“喃字”也是有着文化交融的印记,“喃字”,作为汉字与越南语发音的巧妙结合,是越南本土文化智慧的结晶。

它由汉字偏旁部首结合越南语的发音创造,曾是越南文学创作的重要工具。

虽然在现代生活中,“喃字”使用已不如往昔,但在一些古老村落、家族祠堂中,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这些古老的字符,记录着越南历史的风风雨雨,是越南与中国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见证。

“福”字的留存,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习惯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自觉与自信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许多越南年轻人虽然不再熟练掌握汉字。

但他们通过网络、书籍、家庭传统等方式,对“福”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更是将“福”字融入现代设计,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作品,使得“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越南春节的每一个细节里,我们看到了文化交融的美丽图景,感受到了时间无法磨灭的深厚情感。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家的眷恋、对美好的追求,始终如一。

结语:

岁月流转,文字更迭,但文化的根脉不会轻易断裂。“福”字在越南的故事,正是这样一段关于文化记忆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的佳话。

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承载着民族情感与智慧的符号,终将在人们心中找到属于它们的位置,绽放不朽的光芒。

简而言之,越南与汉字的这段“福”字奇缘,是文化传承的见证,也是人类情感与智慧的共同遗产。

参考文献:

1、赵志研. “去汉字化”运动与汉字热的博弈[N]. 中国民族报, 2009-02-27 (008).

2、如风. 越南人过春节 [J]. 协商论坛,2008-02-20 期刊

3、祁广谋. 越南喃字的发展演变及其文化阐释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1-25 期刊

4、梁茂华:越南汉字兴衰史述略,《东南亚纵横》2014-06-3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