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渡桥横铁索寒”,飞夺泸定桥,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飞夺泸定桥”,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最为惊险、最为艰难的一场战斗。
伟人有诗云:“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说的就是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寒”字用得最为传神。“寒”,既让人感觉到铁索的冰冷,更有站在铁索桥上心惊胆战、后背发冷的寒气。
曾经亲身尝试走在泸定桥上,踩着铺好的木板,站都站不稳。铁索桥在风中不住地摇晃,脚下就是湍急汹涌的大渡河。
当时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千万别掉下去,掉下去必死无疑,救都没法救。
红军当年已经被逼到绝路,必须打过去。不要说桥的另一头还有川军的2个营防守,就是泸定桥也只剩下13根铁索,木板全部被抽掉,红军只能攀爬铁索过桥,难如登天。
至今桥头还保留有当年川军留下的工事和碉堡。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川军当时可不是“一夫”,而是有2个营,还有机关枪和迫击炮,守泸定桥简直不要太轻松。
反过来想,红军当年太难了。如果过不了泸定桥,红军就将在国军的围追堵截下被围死,成为“石达开第二”。
石达开当时犯下的错误之一就是为了给儿子过生日,耽误了过河的时间,被清军追上。加上大渡河涨水,过不了河,遭困死,全军覆没。
石达开被俘后押到成都,凌迟处死。
长征途中的红军,如神兵天降,飞夺泸定桥,完成了至今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35年5月25日,红军夺取了大渡河上的重要渡口安顺场,这里也是石达开覆灭的地方。
大渡河水奔流湍急,红军架桥失败。渡船总共只有三条,而这时聚集到渡口的红军却越来越多。照这个速度全体过河要一个多月。
而此时天上有敌机扫射,身后的追兵越来越近,情势万分紧急。
5月26日,军委迅即开会决定兵分两路,拿下泸定桥。
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师和陈赓的干部团在安顺场渡河,组成右路军,沿大渡河东岸北进,朝泸定桥进军。
过了河的兵就是孤军,只能向前,再无退路。最坏的打算是,如果无法与中央红军在泸定桥会师,就由刘、聂带领部队到川西打游击。
左路军由林彪率领红二师,一军团团部和五军团,沿大渡河西岸北进,赶往泸定桥。
安顺场离泸定桥有320里,限定3日内到达,也就是说最晚在29日夜里必须到达。
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飞”,一个是“夺”。
“夺”,很好理解,就是要把泸定桥打下来。“飞”,更为关键,必须要抢时间。
时间!时间!时间!
时间从来没有这么重要过。早到一步生,晚到一步死。整个红军的生死存亡系于一线。
左右两路军都开始与时间赛跑,谁先拿下泸定桥,谁就立了大功。
这不是马拉松这样的体育赛事,沿途有补给,穿着高科技的轻量跑鞋,背心短裤,跑完就可以躺倒休息。
红军战士没有补给,枪支弹药、粮草被服都得随身背着,人均负重60斤。重机枪、炮弹还必须由步兵分散携行,基本上光靠两条腿走。
红军战士穿的是草鞋,有的甚至连鞋子也没有。走的还不是直线,有时为了避开川军要翻山越岭,一路上还要战斗。
27日,右路军到达挖角坝,与川军肖绍成团交火,将其击溃,占领挖角坝,当晚在此宿营。
左路军在27日这一天智取菩萨岗、夜宿什月坪,行程80里。
左路军前卫是红二师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杨成武在朝鲜战争时被伟人点将,是“三杨开泰”之一的战将。
王开湘,人称“斧子将军”,身高1米8,擅使一把大斧与敌人肉搏。
周恩来送给他一块表,并对他说:“我这块表送给你,给你这个斧头将军装备装备”。朱德把自己的手枪解下来送给他,要他用手枪,别再肉搏。
红四团,是飞夺泸定桥的主力,是红军精锐中的精锐。
红四团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4军的叶挺独立团,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暴动、秋收起义,是我军极具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
28日晨,红四团提前一个小时吃饭,5点就出发。刚走没多久,就接到林彪的命令,要求29日夺取泸定桥。
原计划是29日夜抵达泸定桥,30日发起攻击拿下泸定桥。现在整整提前了一天,一下子变得无比困难起来。
要知道经过一天行军战斗80里,距离泸定桥还剩下240里。到达泸定桥还要休整,进行战斗前的动员和准备,因此务必在29日早晨到达泸定桥。
也就是说一天一夜的时间,仅凭两条腿,必须跑完240里路。哪怕是24小时不知疲倦地走,平均一小时也要走10里,配速达到每小时5公里。
正常走平路的行军速度每小时5公里很正常,但24小时始终保持这个速度根本不可能。这已经是人类生理极限,理论上来说这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别提一路上还要战斗。
此前红军的行军极限是打鸭溪时创下的一天行军160里的纪录。现在不但要打破纪录,一下子还要提高到150%的水平,简直要疯了!
实际上围绕泸定桥的争夺,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中革军委从最新的情报中得知,川军刘文辉部的两个团正在增援泸定桥,留给红军的时间不多了,命悬一线。
红四团接到命令后,没有停下脚步,边走边召集干部开会,边布置动员,红军士气高昂,决心以最高度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
红四团进军神速,来到猛虎岗山脚下。
猛虎岗海拔2100米,驻守有川军3个连,修筑有坚固的工事。
红四团无坚不摧,但是没有时间纠缠,必须快速拿下猛虎岗。
好在老天爷帮忙,大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红四团借着大雾作掩护,悄悄摸上猛虎岗,一个冲锋打垮了川军。之后翻越磨杠岭,黄昏时赶到了奎武村。
红四团经过一天急行军和战斗,从早饭后就再没吃过饭,又饿又渴,疲惫不堪,按理说应该休整宿营。
但是从奎武村到泸定桥还有95里,如果明天再走,那么明天夺取泸定桥的任务就完不成了。
红四团决定加速前进,没时间生火做饭,战士们就吃一把生米,喝一口生水,不顾饥饿和疲劳,毅然地向泸定桥急行。
天黑了下来,大雨倾盆而至,道路变得无比泥泞难行。
走到杵泥坝时,对岸出现了一排火光,是川军增援泸定桥的李全山团,正在打着火把赶路。
红四团当即决定也打起火把,加速前进。对岸川军喊话问是哪部分的,红四团的四川籍战士和川军俘虏对答,骗过了川军。
于是出现了一幕奇观,雨夜下的大渡河两岸,敌我两支部队,都高举着火把,朝着泸定桥前进。
雨实在是太大了,这是李商隐笔下的“巴山夜雨涨秋池”,更是伟人诗中的“大雨滂沱走泥丸”。
大雨把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川军实在走不动了,原地宿营。他们恐怕觉得这么大的雨,红军也根本走不了吧。
红四团这一夜走得有多艰苦?
据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回忆:“这一夜的行军,真算得上三步一摔,五步一跃,队伍简直是在滚进。”
用四川话来说,这就是一路跟头儿扑爬地“滚起走”啊!
大雨将战士们的衣服全部打湿了,山风一吹,甚至有失温的危险。
黎明时分,红四团终于到达距离泸定桥十里远的上田坝。来不及喘息,红四团兵分两路,一路夺取控制泸定桥制高点的海子山,另一路直扑泸定桥,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
泸定桥全长101米,宽2米,由13根铁索连接东西两岸。底部9根铁索,相隔约一尺,上铺木板供行人通过。
红四团赶到时,川军只早到一个晚上,抽掉了木板,守军已经修筑了碉堡等工事。
泸定桥属于典型的易守难攻,进攻方兵力无法展开。红军轻装疾行,没有重炮的火力支援,只能靠轻武器打过去,靠人力冲过去,难度堪称“地狱级”。
红四团召开干部会,决定从二连抽调22名勇士(包括三连支部书记刘金山)组成突击队,三连为第二梯队,在后面跟进铺木板。
如果二连的勇士们打光了,三连就继续冲。
泸定桥22勇士整装待发,带短枪、挎手榴弹,背马刀,决心誓死一战。
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在桥头亲自指挥。下午4点,总攻开始了。
一时间,冲锋号响彻云霄,杀声震天。红四团集中各种轻重火器,全力开火。对岸敌军的机关枪、迫击炮也疯狂地打过来,战斗之激烈前所未见。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对这一段场景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
红军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震慑了川军。川军士兵里一定有很多底层士兵平时里饱受上级军官的欺压,恨透了当官的,根本不想卖命。以至于当红军冲过泸定桥,打得川军狼狈逃窜时,有一百多川军投降后跟着红军一路追赶逃跑的川军,一直打进了泸定城。
泸定桥22勇士伤亡3人,一举夺下泸定桥,红2连、3连战士如猛虎下山,锐不可挡。
驻守泸定桥的敌团长李全山曾向旅长袁国瑞求援,而这时袁国瑞身处龙八铺,正被红军右路军的红一师打得落花流水。
李全山眼见援兵来不了,自己先逃了,于是泸定桥守军全线动摇,四散溃逃。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说当红军攻上桥头,灭火,铺木板时,东岸的红一师及时赶到,对敌军进行侧击,敌军立刻崩溃。
斯诺是在延安的窑洞里进行的现场采访,离红军长征时间很近,应该说是第一手资料。为什么斯诺这里会把红一师添一笔加入战斗,是为了让泸定桥的战斗也记红一师一功吗?
以至于近年很火的电视剧《伟*的转折》里演的也是红一师侧击一冲锋,泸定桥就拿下了。
经过多方查证,采信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红军长征在四川》 一书的说法。
书中明确记载,红四团发起夺桥战斗的时间是下午4点,没多久就拿下了泸定桥,打下了泸定城。右路军刘、聂在打败了龙八铺的敌袁国瑞旅后,到达泸定桥已是深夜。
刘、聂在杨成武的陪同下,持马灯参观了这座令人胆寒的铁索桥。
这一细节非常关键。如果泸定桥是侧击取胜,那么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实际上夺取泸定桥是没有得到侧击支援的,完全靠红四团的勇士们杀开一条血路。难度爆棚!
侧击、背击,是伟人战略战术的惯用招数。“敌进我退”16字诀是伟人用兵的精髓。
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出奇制胜,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是中国兵法的至高境界。
同样是渡河,湘江战役,红军从8万人打到只剩下3万人,惨胜等于失败。
渡湘江好在还有浮桥,泸定桥就只有铁索,还只能强攻。
飞夺泸定桥,是在没有退路,只能强攻取胜,而且是在没有侧击,无法迂回,什么计谋都用不上的情况下,硬生生地打过去的。可见泸定桥之战到底有多难!
时至今日,飞夺泸定桥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勇于打破美西方的围堵、卡脖子,勇于战胜所有一切不可一世的敌人。
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的讲解员夏芸说得好:
在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他劝一位叫晚秋的姑娘去延安时,这样形容共产党的队伍:想一下,你走在一列雄壮的队伍里,迈着大步,高唱着战歌去改变整个中国,那是何等的壮阔。再往前就是更有意义的生活。
我曾沉浸于这段台词之中久久无法自拔,满脑子都在想什么才是“再往前就是更有意义的生活”。
没错,“再往前就是更有意义的生活”。
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选的。泸定桥22勇士为了更有意义的生活,舍生忘死。今天的中国人,又岂止才22勇士!
谨以此文,致敬革命先烈!向伟大的祖国74年华诞献礼!
#祖国##在头条看见彼此##追寻先烈足迹#
-
- 英国“都铎王朝”:这是一场从血缘开始,至血缘结束的权力游戏
-
2025-10-12 16:51:55
-
- 26岁小伙吴永宁,为了挣10万元给母亲治病,从263高楼坠落
-
2025-10-12 16:49:40
-
- 江苏女子被老鼠咬后反咬一口!报复老鼠毫不含糊,网友表示佩服
-
2025-10-12 16:47:25
-
- 反围剿末期唯一大胜,歼敌4400!林聂:苦战一年,此役颇可补充
-
2025-10-12 16:45:10
-
- 资本统治世界——世界银行的发展历程
-
2025-10-12 16:42:54
-
- 方季惟:身落谷底不诉哀怨,居高而不狂言
-
2025-10-12 16:40:39
-
- 演员尚铁龙:当18年工人,小山羊胡、谢顶,他才不是普通69岁老头
-
2025-10-12 16:38:24
-
- 神雕侠侣老版插图(全)
-
2025-10-12 16:36:09
-
- 25T型客车——国铁十年准高梦圆,昔日车底颜值担当(上)
-
2025-10-12 16:33:54
-
- “老实人”王迅:抛弃人老珠黄的原配魏臻,娶小18岁娇妻后又出轨
-
2025-10-12 16:31:39
-
- 汪明荃和罗家英:同居21年61岁结婚,患癌又治愈,无儿无女也幸福
-
2025-10-12 02:03:50
-
- “复旦女神”—陈果:从爆红网络到基本不再露面,她做错了什么?
-
2025-10-12 02:01:35
-
- 浅析美国高通
-
2025-10-12 01:59:20
-
- 丽水:在浙江最穷的地方,看到中国经济的另一面
-
2025-10-12 01:57:05
-
- “烂片王”凯奇大叔的纠葛情史:猫王女儿、财阀千金,他都娶过
-
2025-10-12 01:54:50
-
- 中美关系为何持续紧张?未来几十年内,美国是否依然比他国强大?
-
2025-10-12 01:52:35
-
- 红色特工张梦实——抓汉奸父亲入狱,在苏联陪溥仪坐牢
-
2025-10-12 01:50:20
-
- 初三女孩跳楼身亡背后:朋友圈的沉重代价,家长揭秘真相!
-
2025-10-11 04:57:35
-
- 壁纸:【孙悟空】中国神话人物系列(1) 之 西游记篇
-
2025-10-11 04:55:20
-
- 百家争鸣——儒家五圣,他们都有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
-
2025-10-11 16: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