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山东罗庄区沈泉庄村 “头雁”领飞沂蒙“第一村”

2025-07-06 12:43 来源:网络 点击:

山东罗庄区沈泉庄村 “头雁”领飞沂蒙“第一村”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的沈泉庄村,曾是一个人均收入不足300元、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如今却以“沂蒙第一村”“中国九大土豪村”之名享誉全国。它的蜕变,不仅是一部乡村振兴的传奇,更折射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

1989年前的沈泉庄村,是罗庄镇36个行政村中的“倒数第一”。村集体账户仅有不足300元,却背负13万元外债,村民住茅草屋,年轻人因贫困娶不上媳妇。彼时的沈泉庄,是典型的沂蒙山区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村内仅有零星的传统农业和零工经济。

1989年9月29日,村民王廷江做出了一个震惊四邻的决定——将个人价值600万元的白瓷厂和180万元资金无偿捐献给村集体。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村庄的命运。

王廷江早年靠拉板车、承包小商店起家,后创办白瓷厂积累财富。他意识到,个体经济在当时面临政策限制和资源瓶颈,而集体化能获得更多支持。捐厂后,他当选村主任,带领村民发展村办企业,仅一年便创利税485万元,三年内实现工业产值过亿,成为“江北陶瓷第一村”。

沈泉庄的崛起以村办企业为核心,逐步构建起涵盖陶瓷、建材、肉类加工、木材贸易、电铝等13大产业的庞大体系。

1990年代,村内企业从5家增至20家,1996年集体资产达4.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6000元,成为沂蒙山区首富村。

2010年代,华盛江泉集团(村集体企业)旗下拥有11个子公司、2家上市公司,员工超1.8万人。2012年,村集体资产达216亿元,年销售收入332亿元,人均收入8万元。

通过“煤-电-铝”“电-热-木”等循环经济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产品远销海外。

沈泉庄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统一规划建设589座别墅,95%以上村民入住洋楼,街道绿化、公共设施齐全。6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儿童从幼儿园到大学享受村内教育资源,省级示范幼儿园、实验学校一应俱全。2013年,王廷江之子王文涛捐资15亿元修建蒙山大道高架路,创下民营企业全资捐建市政工程的先例。

王廷江虽仅有初中学历,却以独特的管理风格推动企业发展:曾将“体罚”写入规章,对犯错干部施以鞭打,强调纪律与责任。要求管理层观看历史剧,从中学习权谋与治理智慧,甚至将光盘带上飞机“补课”。二级公司总经理仅有5000元审批权,重大事项由王廷江亲自把控。

如今的沈泉庄社区总占地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0人,2020年人均GDP突破10万元。其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上,更注重文化内核:

通过红色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将“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融入村庄治理,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村内拥有超五星酒店、省级示范社区,产业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发展面貌堪比市区。

沈泉庄的逆袭证明,乡村振兴需要“能人带头”与“集体化路径”的结合。王廷江以个人魄力打破贫困循环,通过产业多元化与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民生共享,避免“富村穷民”。其经验为其他农村提供了“资源整合+能人治理”的参考范式。

沈泉庄计划进一步吸引外资、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力求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再创“沂蒙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