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天使妈妈”李利娟:收养了118个弃儿,最后却利用孩子敲诈千万

2025-07-08 23:04 来源:网络 点击:

“天使妈妈”李利娟:收养了118个弃儿,最后却利用孩子敲诈千万

2006年,河北一个叫李利娟的女人被评为当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21年里,她不惜散尽百万家财收养了118名孤残儿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妈妈"。

然而13年后,这位曾经感动中国的"爱心妈妈"却锒铛入狱,成为人人唾弃的阶下囚。李利娟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她从"天堂"跌入"地狱"?

一切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聚散离合 收养孩子

李利娟,1065年出生于河北省农村的平凡女子。家中排行老四,乡亲们都唤她"四霞子"。

80年代,她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嫁给了一个劳改犯。婚后夫妻俩靠着服装生意发了家,成了当地有名的百万富翁。然而,丈夫却染上了毒瘾,将辛苦多年的家产挥霍一空。

李利娟选择了离婚。她带着年幼的儿子投奔娘家,住进了姐姐家中。

噩梦还没有结束。一次,前夫毒瘾发作,趁人不备,竟将孩子拐走卖了!李利娟得知后,撕心裂肺,四处寻子。最终,她在汽车站的最后一辆车上,找到了儿子,拿钱赎了自己的儿子。

经此一事,李利娟暗下决心,今后绝不能让任何孩子再受苦。也正是在那一刻,上天为她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1996年起,李利娟开始在闲暇之余,帮助村里的孤儿和残障儿童。渐渐地,爱心村的雏形在李利娟脑海中浮现。

她卖掉了自己的别墅,变卖家产,甚至连儿子留下的病床费都省了下来。就这样,李利娟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收养孤残儿童的不归路。

刚开始,家人都反对她的做法。姐姐嫌孩子太多是个累赘,争吵之下李利娟带着孩子们搬了出去。幸好,慈祥的母亲帮她照料孩子,这才勉强度过难关。

即便如此,十几个孩子的吃喝拉撒,依然让李利娟疲于奔命。

为了节省开支,她常常上街捡拾菜叶,用大缸腌制起来,以延长保质期。尽管生活拮据,李利娟却从未言悔。在她眼里,这些苦难的孩子,就是上天赐予她的宝贝。

就这样,李利娟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十几个。

1996年,李利娟在路过矿井时,被一个脏兮兮的小姑娘吸引了目光。经打听得知,小女孩的父亲死于矿难,母亲又将她遗弃。李利娟想起了自己儿子险些被拐卖的经历,决定收养她。

办爱心村 名声大噪

就这样,李利娟收养孤儿的故事不胫而走。很快,家门口就时常出现被遗弃的婴儿,李利娟也无法狠下心肠拒绝。

渐渐地,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多到姐姐都开始埋怨。姐妹俩为此争吵不休,李利娟干脆带着孩子们搬了出去。李利娟的母亲看不下去了,主动帮忙照顾孩子。

在母亲的支持下,李利娟收养的孩子最多时达到了14个。即便生活拮据,李利娟也从不吝惜对孩子们的爱。为了给孩子们治病,她甚至卖掉了自己的别墅。

后来,李利娟和人合伙采矿赚了些钱,这让她看到了希望。她决定创办一个"爱心村",让孩子们有一个安稳的家。为了给孩子们办理户口,李利娟四处奔走。

在她的坚持下,2006年"爱心村"终于正式成立。"爱心村"的条件虽然简陋,但孩子们的生活渐渐好转。

李利娟请来护工照顾孩子,孩子们不仅每天都有鸡蛋、牛奶,节日里还能吃上饺子。

老三李艳结婚时,李利娟精心准备了嫁妆,让她感受到了来自"娘家"的温暖;患有脑瘫的豆豆需要手术,李利娟二话不说带他去治疗,甚至为此耽误了亲儿子的手术……

在李利娟眼里,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都是上天赐予她的宝贝。

"爱心村"的孩子们终于迎来了新的人生。其中有7个孩子喜结连理,4个孩子考上大学,还有1个成为了公务员。

随着"爱心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领养的人也络绎不绝。

可几次不愉快的经历,让李利娟对领养产生了警惕。一个残疾人领走女孩后,竟在有了亲生骨肉后将其遗弃。李利娟心如刀割,暗自发誓再不让一个孩子受到伤害。

就这样,李利娟紧闭"爱心村"大门,拒绝一切领养请求。

从1996年起,李丽娟不断收养那些被遗弃的孩子,2018年的时候已达118个。

李丽娟吸引了大量媒体的报道,许多善心人士也发起筹款,纷纷解囊相助,以支持她的慈善事业。2017年,她在采访中表示,自己被诊断出淋巴癌后,为了节省开支,没有接受正规的治疗。

面对镜头,她动情地说,看到这些孩子渐渐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她便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与外界的赞誉不同,李利娟的同村人对她的评价充满敌意,甚至用“土匪、强盗、魔鬼”来形容她。这样的形象反差引起了媒体的深入关注,李利娟的“爱心”背后似乎有着另一副面孔。

利欲熏心的李丽娟利用孩子们的名义申请各种补贴款,逐步积累了可观的收入。李利娟还与当地黑社会势力合作,通过这些孩子对各类单位实施敲诈勒索。

人们担心事情闹大,影响生意和声誉,因此大多选择花钱息事宁人。

看到其中的巨大收益后,李利娟逐渐失去控制,不仅敲诈了企业,甚至将目标转向了医院。一次,她以孩子“过敏”为由,勒索了一家医院12万元,让人不寒而栗。

村民们表示,李利娟的手段远不止于此。她还逐渐霸占了村民的耕地,任何敢于反抗的人都难逃打压。轻则被孩子们去耕地上制造麻烦,重则受到黑社会的威胁甚至殴打。

李利娟的形象也从“爱心妈妈”彻底变成了“村霸”,村里人私下对她议论纷纷,但因惧怕她的势力,无人敢公开抗议。

村民们还提到,李利娟不仅侵占了村里的矿井,还故意让收养的孩子们出现在施工现场。

施工一旦开始,她便指责施工方让孩子受伤,要求他们负责,最终矿井以极低的价格被她收入囊中,矿主们因无利可图纷纷退出。

李利娟不止一次带着孩子们去当地酒店闹事,扰乱经营。酒店迫于压力,支付了17万元赔偿。

名利双收 锒铛入狱

自此,敲诈勒索成了她的常规手段,越发肆无忌惮。她在人们心中的“爱心妈妈”形象与这些行为形成强烈反差。

2018年,警方开始介入调查,发现李利娟名下的账户中竟有约2000万元人民币和2万美元,远超出她在媒体中宣称的“省吃俭用”,更别提她曾坚称自己因缺钱而无法治病。

这些钱,有的是企业和个人的"赎罪券",有的是李利娟以孩子的名义骗取的各类补贴,更多的,则是她利用孩子敲诈勒索来的不义之财。

这一切,都得到了李利娟的确认。

在"爱心村"名声大噪的时候,李利娟就迷失了本心。原本单纯助人的初衷,却掺杂了太多功利色彩。她开始利用手中的"孩子"牌,频频向企业和政府施压。

曾经有个企业架设的电缆正好通过爱心村的上空,李利娟以光缆辐射会给儿童造成伤害为名,向该企业索要10万赔偿。

后来企业决定绕过爱心村施工,没想到李利娟带着一群孩子去现场阻挠施工。最后企业不得已给了她7万元,并且应其要求将款项写成了“爱心捐款”。

被她敲诈过的不仅仅是企业,就连政府也未能幸免。

2014年当地引进了一处光伏发电项目,李利娟突然带着一群残障儿童围攻乡镇机关,称自己在项目所在地种了10万棵树,并索取赔偿2000万。但根据实地调查,那块地并不属于李利娟,且种的树不到30棵。

久而久之,"爱心村"成为了一个谁也管不了的"法外之地"。李利娟也渐渐迷失在权力的迷梦中,将那些孩子们,视为她用来赚钱和敛名的工具。

更可疑的是,警方在她家中发现了大量伪造的公章,令人怀疑她是否将这些孩子作为谋利工具。

村民们一直敢怒不敢言,原因在于李利娟在当地势力强大,听闻任何流言蜚语都可能上门威胁。这些年,她究竟利用“弃婴”名义获取了多少利益,没人敢细究。

2019年,一审结果判定李利娟因强迫交易、诈骗、寻衅滋事等多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李丽娟不服提起上诉,同年10月份进行二审,维持原判不变。

政府接管了"爱心村",将孩子们妥善安置。即便如此,一些孩子依然对"妈妈"念念不忘。在他们的记忆里,李利娟虽然变了,但曾经的"温情"却历历在目。

纵然李利娟一开始是好心,可她后期迷失自我,利用孩子去敲诈勒索。大善与大恶不过一念之间,如果不能及时压制自己的恶念,最终只能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