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图金 > 杂谈 > 正文

​子牙河:自古水润之地 今朝再现繁华

2025-07-27 22:54 来源:网络 点击:

子牙河:自古水润之地 今朝再现繁华

来源:廊坊云报

廊坊日报讯从古至今,因子牙河而触发灵感,许多名人留下诗作。作为海河的一个重要支流,子牙河因何得名?当今它的生态环境怎么样?12月19日,“廊坊历史文化沙龙”2020年第10期在市图书馆举行,文史研究者张亚杰以《子牙河文化从迷离传说到生动现实》为题,为现场读者讲述子牙河的前世今生。

子牙河从何而来?

“子牙河是不是因姜子牙而得名”“大城县是姜子牙的故乡吗”“大城县还有姜子牙的遗迹吗”?活动现场,读者看到沙龙主题,一个个疑问脱口而出。张亚杰分别从子牙河的历史、得名之地、流域范围、水患、水运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子牙河西起太行山,东临渤海,南临漳卫河,北界大清河,跨越山西、河北、天津3省市,由滹沱河、滏阳河两大支流组成,滏阳河东北流至献县臧家桥与滹沱河相汇后,称子牙河,是海河水系5条重要支流之一。”张亚杰介绍说,子牙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子牙河是滹沱河的分支,称为滹池(音沱)别水,同时也是漳水的分支,又称漳河或小漳河;唐宋时期,仍称漳水或小漳河;元明清时期,又因运输食盐而称盐河,也称沿河。

“据文史爱好者考证,唐朝时期(618—907年),当地吕氏为敬先祖姜子牙,于村东北台上建亭立祠,后又扩为姜子牙庙,因而聚落随名子牙村。明代设为里,故又名子牙里。流经这里的河流也取名子牙河。”张亚杰说。

公元前602年的周定王五年,黄河发生历史性变迁,改道今天的沧州东南、盐山西北入海,海河诸水系摆脱黄河,成为独立系统。子牙河主干长166公里,其中近120公里流经献县、河间及大城,向东北流至天津市郊的第六堡汇大清河后流入海河。滹沱河、滏阳河均为子牙河水系,全长989公里,流域面积9.5万平方公里,是流经燕赵大地最长、面积最广的河流。

姜太公与子牙镇有什么关系?

据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成书的《燕山丛录》记载:“大城北有子牙镇,相传太公居此,所谓东海之滨也。河中有钓台浮出烟波上,人云常随水高下,虽大浸不没。”说到姜子牙众所周知,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在道教和民间均具有较高地位。“子牙镇,今天称西子牙村,传说是姜子牙的家乡。在西子牙村东二里开外的地方有个高于地面数米、占地3000平方米的大土丘,传说为姜子牙的钓鱼台,即姜子牙垂钓遇周文王的地方。古时,这里建有子牙庙,1950年被夷为平地。”张亚杰介绍说,康熙版大城县志和光绪版大城县志将姜太公归为侨寓大城。

张亚杰表示,据史料分析,姜子牙侨寓大城有两种可能,一是姜子牙为访明君,周游天下来到今河北大城侨寓;二是战国时期,姜氏齐国因“田氏代齐”之故被取代,姜太公的子孙四处逃亡,其中“长支居登州”,“少支”迁到大城西子牙,成为大城县历史最悠久的望族。

姜太公的籍贯究竟是哪里?天津市静海区东子牙村又与姜子牙有什么关系?据统计,至今全国有18个地方称是姜太公的故乡,就包括大城西子牙村和静海区东子牙村。据《史记·齐太公世家》《吕氏春秋·首时》《博物志》等史料记载姜子牙的祖籍是东海之滨或牧野之地,具体地点目前无证可考。“东子牙村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后,为疏浚子牙河,西子牙村的部分居民移居形成的衍生村。1944年6月,东子牙村划属天津市静海区。”张亚杰说。

子牙河有怎样的文化内涵?

有河就有灾,过去人们为了保家护命,为堤防没少发生冲突,至今还流传着清末商有馀为维护子牙河右堤下游48村群众打官司的故事。大城县大高庄村村民高建国家里还保留着清代到民国,他的祖上高联墀、高鸿升父子担任子牙河河间县右堤堤工董事,年年率领民众防护子牙河,70余年里的7张治河“功牌”。1963年夏季,华北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洪灾,大城县位于泄洪河道子牙河两畔,防洪任务艰巨。8月1日至10日,子牙河水暴涨,4万名民工不分昼夜抢险筑堤。8月20日,为了保卫天津市、津浦铁路,大城县委奉命在子牙河西堤张家庄处扒堤分洪,全县11个公社、214个村被洪水围困,109个村被水漫淹,倒塌房屋49220间,淹没农田79万亩,大城百姓作出了重大牺牲。

远古时期,黄河北徙吞并滹沱河,大城县就在冲淤范围内。张亚杰说,虽然子牙河的决口泛滥给沿河百姓生命财产造成过巨大损失,但子牙河因其丰沛的水域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自古就成为一条商业航道,形成了北方少有的水乡繁华。元代时,子牙河已成为华北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道,也是本地重要的水陆要津,向东、向南通沧州、济南、淮阴、扬州直至南京、上海;向西、向北通保定、北京、张家口直至蒙古,人们在河畔兴建码头,往来商贸。

过去大城县留各庄镇就是重要的通衢码头,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贾。据史料记载,老留各庄镇商贸区共有数百家商号,山西乔家大院和本地恒聚号商贸合作,在老商贸区建天祥酒厂,烧酒销往天津、北京、山西、衡水等地,发行的吊票在全国多个地方通行。2019年,央视在留各庄镇拍摄了一部《留各庄商道启示录:文明与传承》专题片,反映了当地古今诚信的经商之道。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子牙河映现着文明的兴衰更替,承载着时代的起伏跌宕。今天,子牙河虽不具备航运功能,但依然风光无限,留各庄镇虽不再是水陆码头,但依然是保温材料、汽配等大工业项目的聚集地,谱写发展新篇章。

(记者 张甜歌 编辑 李雨颖)